省农委关于贵州省特色小城镇建设情况 建议案的会办意见
省住建厅:
政协贵州省委员会提出的《关于贵州省特色小城镇建设情况的建议案》已收悉。现提出如下会办意见:
一、关于“提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的建议
按照“做大一产、做强二产、做优三产,三产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着力打造贵州农业升级版,积极推动全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建设,探索将二、三产的增值收益留在农村、富在农民。一是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截止2017年5月,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467家,累计完成总产值1431.4亿元,同比增长21%;完成增加值682.7亿元,同比增长12.3%。呈现出向精深加工、生物产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趋势,为承接一产、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发挥了引领性作用。二是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以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创建为抓手,推进美丽乡村“百村大战”行动及新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省级示范点建设,培育打造了一批山水林田路寨房配套、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截止2017年6月,全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六项行动计划已完成投资1855.11亿元,打造19360个创建点,覆盖10890个村,其中,省农委共投入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2亿元,创建了300个以村寨为单位的省级“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三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呈现“井喷”式增长,2016年全省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完成营业收入64.1亿元,同比增长54.6%。已创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90家、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县)等23家、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家、中国美丽田园15家、中国最美休闲乡村14家、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十大精品线路1条,极大的提升了贵州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播州区花茂村、盘县岩脚村获“特色民居村”称号,平塘县京舟村获“特色民俗村”称号,普定县秀水村获得“现代新村”称号,石阡县佛顶山村获得“历史古村”称号等一系列乡村景点获得认可。
二、关于“逐步建立健全体制机制”的建议
一是深化“三变”改革。不断总结提炼“三变”改革经验,推动“三变”改革向纵深推进,鼓励通过资源资产技术入股、财政直接支持等方式,让贫困户真正分享“三变”改革红利。截止目前,全省88个县(市、区)950个乡镇2523个村开展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其中,涉及贫困乡镇369个、贫困村1232个(其中深度贫困村263个),共有708.22万人参与农村“三变”改革,涉及贫困人口87.32万人。贵州“三变”改革成为全国农村改革样板,写入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入选2016年贵州经济“十件大事”。二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印发了《贵州省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黔党发〔2017〕20号),明确了3年完成清产核资、5年基本完成改革任务等进度要求。湄潭县、平坝区、播州区、水城县被列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同时,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进入收尾阶段。全省已有1335个乡镇完成权属调查,占97.7%。完成承包地实测6581万亩。三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湄潭县获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开展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截至2017年6月,试点地方湄潭县共成功入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25宗,总面积96.67亩,出让总价款1718.5万元。
贵州省农业委员会
2017年9月20日
(附注: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人:杨锌沂;联系电话:85285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