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建议提案公开专栏 » 建议

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 第157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A

黔农202351           签发人:张集智

农业农村厅关于省十人大一次会议

157号建议的答复

王作楼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对农村产业发展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农业产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培育农村农业致富带头人和龙头示范企业,形成产业链,加快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建议

近年来,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等省直部门切实履行部门职责,不断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农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力度,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全面推动农业产业持续发展。一是龙头企业数量持续增长。2022年,新增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4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达1200家,同比增长2%二是龙头企业质量不断优化。加大监测力度,不断提高龙头企业质量,2022年,淘汰不合格国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分别为5家、95家。同时,按照等额递补原则,递补国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5家、95家。三是开展龙头企业负责人培训。举办2023年全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负责人培训班。重点讲解农业基金申报,国家级龙头企业申报和贵州省农业“两规”企业培育方案,全省9个市(州)、88个县(市、区)农业农村局以及龙头企业负责同志共计438人参加培训。四是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2022年,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家庭农场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人、市(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及种养大户等带头人720名,2023年计划开展“头雁”项目培育780人。五是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2022年,培训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到村任职选调生、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头人、小微农业企业负责人、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等800人,2023年计划培训800人。六是举办农村经纪人骨干培训。邀请农业企业经营专家、市场营销专家、电子商务专业讲师、农产品流通领域的专家学者授课交流,从农产品生产、销售、流通等方面进行全面讲解以及案例分享,2022年累计农村经纪人、农村电商从业人员1674人(次)。七是抓好电商人才培育。2022年,组织开展5场直播电商、1场农村电商三品一标等专题培训,累计培训2万余人次,夯实贵州电商人才基础。以创建电商示范县为抓手,开展电商理论与实操培训,累计培训人数15552人次。带动新增就业人数13330人次,新增网商总数551个,多渠道培育农村致富领头人,助力产业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加大扶持力度,持续培育农村农业致富带头人和龙头企业打造乡村产业发展“领头雁”。

二、关于“加大农村产业化资金扶持倾斜力度”的建议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们通过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基金、脱贫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等支持农业产业发展。一是农业基金支持。2021年,省级财政出资45亿元设立贵州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基金(以下简称“农业基金”),2022年继续安排45亿元。通过股权投资方式,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围绕现代特色优势农业、农业生产及加工、绿色循环产业等项目进行投资。截至202212月,农业基金自成立以来共投资项目132个,基金投资85.04亿元,带动银行贷款及社会资本投入303.65亿元。2023年,持续开展农业基金申报。二是财政衔接资金支持。衔接资金优先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家庭农场等社会经济组织发展联农带农富农产业。2022年,下达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累计243.55亿元。三是落实脱贫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政策。根据中央和省级涉农资金整合试点政策,全省66个脱贫县在过渡期内,可统筹整合使用相关财政涉农资金,支持符合政策规定、效益好、成效明显的农业产业项目。2022年下达66个脱贫县涉农资金为235.63亿元。四是加强金融支持。与省农担公司、相关银行机构合作,相继推出了“富民贷”“富农产业贷”“信贷直通车三农抗疫贷”“农产品加工原料收购短期贷”等金融信贷产品,202314月,“富民贷”为1.1万个农业主体提供信贷支持17.16亿元,“富农产业贷”为653个农业主体提供信贷支持1.50亿元,“信贷直通车三农抗疫贷”放款248笔、金额7003万元,“原料贷”为9家龙头企业提供信贷支持1795万元。五是强化产业融合项目支持。2022年,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下达我省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资金3亿元,用于支持油菜、蔬菜、食用菌、肉牛、辣椒等产业集群发展;下达农业产业强镇资金0.24亿元,用于支持盘州市等8个农业产业强镇建设。2023年,下达我省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亿元、农业产业强镇0.56亿元。六是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增值税方面,对从事畜禽饲养,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本社成员生产的农产品、向本社成员销售农膜(种子、种苗、农药、农机),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含本数)的农业企业,蔬菜和部分鲜活肉蛋产品流通环节免征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方面,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生产的企业,可以享受减免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属于《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2020年本)》的产业及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可减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下步,我们将支持各地做好项目谋划和储备,加强行业指导力度,引导鼓励符合条件的农业经营主体争取更多资金和政策支持,促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三、关于“引导农业企业组建行业协会,提高市场开拓竞争渠道”的建议

省直部门积极引导行业协会,强化品牌推介,不断推动全省农业企业增强竞争力和影响力。

2022以来,省商务厅积极推动相关企业组建行业协会,先后推动成立贵州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协会、贵州省预制菜产业协会(申报中)、贵州省老字号协会等,指导企业加强行业自律、规范经营、加强行业交流、抱团发展。2022年创新推动在省外重点目标城市建设贵荟馆省外仓,深入拓展省外重要目标市场。二是组织举办2022新春年货节、2023生态文明论坛绿色产品展和2023贵州名优商品展(拟于7月份举办)、2023双品网购节等活动。三是组织企业参加2022年第6届中国-南亚博览会、2022中国跨境电商交易会(秋季)、2023年广交会、2023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持续组织“美团优选”“抖音”“一码贵州”等平台举办系列网上促销或直播活动,设立抖音商城 “贵州特产馆”,拓展线上渠道。四是强化品牌建设。推动贵州老字号品牌建设,累计认定五批、192“贵州老字号”企业。今年计划新增认定“贵字号”“贵州老字号”企业50家、30家以上。推动“圳品+贵品”品牌建设,提升进入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目标市场竞争力。目前,全省共有7家企业、15个产品获评“圳品”。

省农业农村厅高度重视培育优势农产品品牌,成立由厅主要领导任班长的农业品牌建设工作专班,实施“贵州绿色农产品”整体品牌提升行动,强化宣传推广,多途径、多渠道向外推介,着力提升“贵”字号农业品牌知名度、美誉度。一是强化展会宣传推介。利用中国品牌日、中国农交会、农民丰收节、茶博会、辣博会等平台,发布全省第一批农业品牌目录、组展参展、交流研讨,加强品牌宣传、品牌交流、品牌推广。二是强化媒体宣传推介。联合央视制作《寻味贵辣》纪录片,讲好“苗侗山珍”“贵州绿茶”“三碗粉”等品牌故事。三是强化线上线下联动。主动对接新媒体,在“百度搜索”上线贵州农业品牌专属名片,一键直达官方品牌信息。在京东、天猫、抖音开通直采渠道,扶持本土电商“一码贵州”服务600余家品牌主体。2022年,全省农产品销售额突破1380亿元。四是加大海外宣传推介。联合新华社等央媒,策划中阿峰会当天《阿拉伯新闻报》整版刊载贵州绿茶品牌故事。中国品牌日当天策划“贵州农业品牌目录(第一批)发布暨品牌农产品推介会”在上海主会场召开,34个国家300个多媒体转载活动简讯,关注人数超1亿人次。

下一步,我们将更高层次、更多渠道推介展示贵州农业品牌,实现品牌营销增效。到2025年,培育壮大一批全国有影响力、价值超百亿的农业品牌,真正让“贵”字号风行天下。

四、关于“加大农业科技人才的支农力度,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建议

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科技兴农有关部署,切实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一是强化资金支持。2022年省财政厅安排省农科院省级农业科研发展专项2200万元,支持省农科院开展农业科技研究、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安排省科技厅“三区”科技人才计划中央资金2422万元,支持省科技厅选派省级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提供农业科技服务,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二是强化科技育人。“十三五”以来,省科技厅以各类人才计划为抓手,大力培养农业领域科技人才。累计培养农业领域“十百”层次人才22人、优秀青年科技人才25人、建设科技创新人才团队26个、建立院士工作站9个。通过科技项目培养人才,据不完全统计,20202022年,支持涉农科技项目为700余项,平均每个项目参与实施的科研人员超过10人。通过创新平台,促进农业科技人才培养。20182020年,在全省布局建设食用菌育种等4个农林领域重点实验室、传统发酵食品等1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开阳十里画廊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等85个农业科技园区、贵州惠水茫耶谷星创天地等44家星创天地,聚集和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三是强化科技服务。2022年,省农业农村厅出台《贵州省“十四五”农业农村产业人才发展规划》,设立专项资金,完善从农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资金中列支技术培训和专家咨询费用等专项机制,强化本土人才培养保障力度。围绕粮油单产提升、农业机械化、耕地质量提升、优势特色种源技术等重点工作,引进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唐华俊、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罗锡文、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宋建农、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究员吴崇友、西南大学教授代方银等农业行业领军人才(团队)落地贵州。每个人才(团队)给予30-100万元经费,加强了我省农业产业发展的技术保障。共建立省蔬菜等15个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15个产业技术研发中心、53个功能实验室、60个综合试验站。省产业技术体系共引进试验新品种1085个,建设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379个,试验示范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252项,配套、组装高效栽培(养殖)技术 121项,到基层开展技术服务、技术指导5137次,培训农技人员11409人(次)、农户49192人(次)。创新开展“全省2022年激励农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行动”,全省19871名农技人员参与基础性示范服务,1829个团队参与“揭榜挂帅”,农技人员到村到户、技术措施到田到点、技术服务精准到位,对我省大灾之年稳面积增产量和农民增收发挥了良好的科技支持作用。

下步,我们将持续加强省农业农村人才建设工作,着力推动产业关键技术研发、瓶颈技术研究,切实增强农业科技对贵州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

2022612

(主动公开)

(联系人:景小金;联系电话:138518518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