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 第637号建议的答复
黔农议复字〔2023〕46号 签发人:张集智
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
第637号建议的答复
赵明波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做好天柱县“一县一业”生态鸡产业工作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生态家禽产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资金支持方面
我厅长期以来一直重视天柱县生态鸡产业发展,2017—2020年,省财政资金累计支持243万元用于天柱县发展生态家禽产业,2022年帮助天柱县农业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申报的“蛋鸡养殖基地建设项目”获得5300万元的现代化农业基金支持。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对接天柱县农业农村部门,加快推进生态鸡产业项目的储备和基金申报工作,明确专人负责对接联系天柱县基金项目申报有关事宜,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协调、财务规范等服务,提升申报成功率。加强与省农担公司、信用联社、人保产险等金融机构沟通对接,加大对天柱县生态鸡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优化抵押担保模式,推广好圈舍、土地经营权、家禽活体、农业订单、农业保单等依法合规抵押,扩大融资比例;督促实施好地方特色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积极引导养殖主体投保,确保实现“有灾保成本,无灾保收益”,推进天柱县家禽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技术人才方面
以贵州省农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行动为契机,依托贵州省生态家禽产业技术服务团队,定期组织相关专家实地指导帮助天柱县发展好生态鸡产业,通过集中培训、发放资料、现场指导等方式开展技术服务;制定好符合当地实际的林下生态鸡养殖技术规程,依托果园、茶园、竹林等地发展好林下经济;推广生物发酵、有机肥加工、堆沤发酵还田等粪污处理技术,统筹解决家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问题,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督促黔东南州和天柱县农业农村部门强化对中小养殖主体、养殖农户的现场指导和服务培训,与龙头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定期组织中小养殖主体负责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养殖大户,分批次参与家禽龙头企业的全生产过程,通过龙头企业带动,迅速培养一批产业发展带头人、职业管理人、养殖能手等新型技术人才。
三、科研创新方面
加强与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贵州大学、贵州农业职业学院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围绕天柱县生态鸡产业,持续推进“专班+专家+企业”三位一体种源建设工程;聚焦产蛋率和料肉比等主要指标,支持开展本品种选育、杂交改良等研究工作,培育出更加适应当地市场需求的新品种、新品系;做好贵州红等鸡品种的引进、推广及技术指导工作,建立起种繁场、商品场相配套的选育、扩繁、推广一体化工作机制,提升种苗供应能力。同时,与省工信厅、食品工程学院、精深加工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开发出适应不同地区人群消费习惯的生态鸡菜品及系列旅游休闲食品,产品加工转化率提升10%以上,有效延伸天柱县生态鸡产业链,增加养殖效益。
四、主体培育方面
紧盯全国生态家禽养殖、屠宰、加工、销售头部企业,建立完善生态家禽产业招商引资目标企业库,全力帮助天柱县再引进1家龙头企业到天柱投资发展,补强生态鸡产业链;遴选天柱县农业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1—2家企业纳入省级禽肉(蛋)重点民生保供企业名录,在项目安排、基金扶持、贷款贴息、保险补贴、技术培训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鼓励支持天柱县家禽重点企业结合现代物流、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快实现设施设备的智能化升级,推动天柱县生态鸡产业开展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行业领军龙头企业,发挥好重点龙头企业的“头雁”效应。
五、市场渠道方面
切实用好东西部扶贫协作资源,抓好与对口帮扶城市产品展销推介工作,支持天柱县到家禽产品主流消费城市、大型物流市场设立专销区;加强与商务、教育等部门的协调配合,抓好产品进学校、进医院、进机关、进国企、进社区、进军营;继续协助天柱县重点家禽企业做好奥运会、亚运会等国内大型运动会鸡肉产品的供给,抓好产品质量监管;依托行业协会,采取“加盟”“入股”等合作模式,在贵阳市、凯里市等农贸市场和商超建立1—2家左右质量可追溯、标识醒目、管理规范的生态鸡销售店;以“羽出黔山”省级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打造一批企业品牌、产品品牌,联合主流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帮助天柱县“凤玖玖”油茶鸡打响品牌;优先支持天柱县参加农博会、农交会等产品推介活动,持续提升产品知名度;加快协调推进省禽业协会与省现代物流集团共建共营生态家禽产品销售流通体系,有效降低运输成本,促进天柱县生态鸡产品销售渠道稳定和市场渠道拓宽。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
2023年6月12日
(主动公开)
(联系人:李俊;联系电话:15285116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