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941号建议的答复
黔农议复字〔2025〕63号 签发人:张集智
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
第941号建议的答复
晁忠琼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帮助将《贵州省普安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纳入贵州省2025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农业现代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根据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关于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工作安排,每年组织申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按照“县级农业农村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组织申请并报县级人民政府同意,市级农业农村、财政部门审核把关,省级农业农村、财政部门择优推荐并经省政府同意,上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评审”的程序申报,重点依托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战略性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规划布局建设,为竞争性遴选项目。
普安县是世界茶源地,“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寡日照”的生态优势,造就了普安茶滋味浓醇甘甜、韵味持久特点,享有“中国古茶树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全国优质早茶核心产区”“贵州绿茶”第一采永久首采地等荣誉称号。现有茶园总面积18.3万亩,投产面积13.5万亩,2024年实现干茶产量9700吨,综合产值达18.08亿元。普安县拟以茶叶为主导产业,以种植、加工茶叶的7个重点乡镇(街道)规划建设产业园,园内茶园面积14.23万亩,主导产业加工转化率100%,涉茶主体132家。综合来看,普安县茶产业有一定基础,但目前在主导产业选择、产业融合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与国家建设要求还有差距。一是主导产业选择优势不足。农财两部明确产业园产业选择上重点围绕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聚焦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油菜、花生、牛羊、生猪、淡水养殖、天然橡胶、棉花、食糖、乳制品、种业等14个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产品,适当兼顾其他优势特色农产品。且我省获批的13个产业园中已有3个以茶叶为主导产业,再支持以茶产业为主导产业的产业园申报优势不足。二是茶叶加工水平不高、产品深度加工开发不足。产业园内除大型加工企业外,其他企业和合作社的加工设备陈旧、工艺水平不高,茶叶品质稳定性不强,茶叶深加工和新产品、新工艺研究开发不足,产品多是以毛茶流向市场。三是茶叶交易区位优势没有完全得到发挥。普安县是中国早茶第一县,每年1月份早茶就开始上市,已建成的茶叶交易中心在每年2—4月份早茶、春茶交易结束后市场冷清,位于交易中心的茶源街道周边100多个门面资源闲置浪费。
下步,我们将聚焦普安茶产业短板弱项,加强对普安县茶产业发展的帮助指导。一是强化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全产业链总产值。围绕“种植+加工+科技”一体化发展模式,补齐普安茶产业在精深加工、市场拓展等方面的短板,引导茶叶向茶多酚提取、茶粉加工、液态茶饮、茶酒等精深加工发展,大力发展茶文旅等模式,拓展产业链长度和宽度。目前,正帮助普安县引进香港康弘集团到普安投资建厂,从事茶多酚、茶酵素等精深加工。与浙江松阳浙南茶叶交易市场和上海蒂芙特茶叶市场负责人洽谈招商事宜,配套完善的早茶交易中心,做大做强早茶交易市场。积极引进惠州广深通文旅公司,依托茶园风光,以茶为主题,开发利用茶源街道温泉资源,有力推动“茶旅+”融合发展。二是抓好品牌宣传推介,增强普安茶影响力。通过普安红集团公司引领,集中打造普安红茶地域品牌和普安红茶系列公用品牌。立足四球茶珍稀资源,协调贵州大学开展优良品种选育工作,积极建立四球茶优良品种母本源,为快速扩繁打好基础。同时,充分利用公安部帮扶万亩茶园、白叶一号感恩茶园,深挖不同产区茶叶故事,做一杯有品质、有故事的文化茶,扩大普安茶知名度和普安红茶品牌影响力。三是做好产业园项目储备培育工作。我们将会同黔西南州,持续强化指导服务,指导普安县围绕产业园申报条件,深入分析研判建设优势和突出短板弱项,明晰建设思路目标、重点任务举措,夯实产业基础,推动普安县纳入2026年产业园项目储备库培育。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
2025年6月13日
(主动公开)
(联系人:杨祎祎;联系电话:0851—85285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