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建议提案公开专栏 » 提案

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 第1040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致公党贵州省委员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扶贫产业发展科学规划布局的建议》收悉,感谢你们对我省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为做好提案答复,624日至626日,省农业农村厅组成调研组赴盘州市、关岭县开展问题调研,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厘清政府职能,做好服务工作”问题

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农业农村厅参与,省财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商务厅等部门配合,统筹农业、水利、自然资源等投资,加大省市县三级财政投入,按照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加快全省坝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以蔬菜为例,2019年至2021年,每年新建规模化、标准化基地100万亩,共300万亩。

今年以来,省坝区工作领导小组先后三次召开会议,听取全省坝区工作汇报,审议有关文件,对六盘水市、贵阳市、贵安新区、安顺市、黔西南州坝区工作进行调度研判,对下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制定出台《关于支持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坝区农业产业发展的意见》《贵州省500亩以上坝区种植土地保护办法》《2019年全省坝区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等文件,组织各地申报创建100个样板坝区、500个达标坝区。至一季度末,全省坝区土地流转率37.7%,新型经营主体覆盖率65.4%,有效灌溉率52.1%,道路通达度54.6%,冷库库容16.27万吨;已种植春播农作物244.9万亩;一季度实现平均亩产值2210元。

二、关于“科学规划布局,选准产业发力”问题

由省农业农村厅牵头,省直相关部门配合,组织研究编制《全省5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方案(2018-2020)》,逐项明确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等,用以指导全省5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因地制宜、因坝施策,按照生产经营规模化、技术服务现代化、产业效益共享化的原则,科学编制500亩以上坝区“一坝一策”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同步研究提出坝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土地流转、产业扶持、技术服务、利益联结、效益分配等政策措施,把坝区结构调整工作做细做实。

2019年印发了《省委省政府领导领衔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工作制度》,由省领导亲自领衔推进茶叶、食用菌、蔬菜、生态畜牧业、石斛、水果、竹、中药材、刺梨、生态渔业、油茶、辣椒等特色产业。各产业发展专班,在省领导的带领下,深入调查研究,结合资源禀赋,突出比较优势,分别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年度推进方案,安排12个特色产业今年推进的具体工作,明确未来两年的发展规划,12个特色产业发展。按照今年调减籽粒玉米种植500万亩的任务,把调减计划落实到县(市、区),把替代作物落实到具体品种。

经农业农村厅畜牧发展处对纳雍县土鸡进行摸底调查,纳雍县20189月生态家禽存栏322.85万羽,当月出栏85万羽,累计出栏731.60万羽,统计口径有出入。下一步,农业农村厅将进一步督促纳雍县按照《贵州省发展生态家禽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任务要求,抓好种源保障、基地建设、屠宰加工等环节,并积极协调对接统计部门,加强数据调度工作。

三、关于“发挥农协作用,激活产业潜能”问题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开展了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的监测以和申报认定工作,目前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有952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5家)。我省经县级以上主管部门认定的龙头企业达4184家。切实加大投入。2019年度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发展项目(农民专业合作社)安排资金4188万元,贫困县资金倾斜度达85%以上,拟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和联合社总计207个以上,主要为我省贫困县、优势农业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整县推进试点、500亩以上坝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下一步,我省将重点围绕“依法规范、创新提升、拓展服务”,增强合作社发展能力,不断提高合作社发展质量。从产业扶贫阶段性要求和乡村振兴的长远打算,扶持帮助农民合作社做大做强。指导全省开展农民合作社“空壳社”专项清理工作,对标对表,高效完成各环节工作,切实推动我省农民合作社清理整顿和规范提升工作的有效开展。组织实施好中央、省级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的资金项目,综合考虑贫困程度、优势农业产业、示范创建、500亩以上坝区等因素,支持合作社改善生产及经营条件,提升带动农户的能力,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支撑。进一步加大中央和省有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的宣传力度,着力示范引领和典型打造,促进农民合作社的规范健康发展。

建立贵州重要农产品市场分析预警。每日采集省内9个重点集散中心市场20余种蔬菜批发价格,每周定时挂网,每月、每季度分别做报告。建立了畜产品价格监测系统,对全省19个价格监测县进行监测,每周通过手机APP录入上报,省级审核并上报农业农村部数据库,每月一次形式分析预警。

办好“2019中国·贵阳国际特色农产品交易会”,向广大采购商、投资商宣传推介我省优势农业产业和绿色高效优质农产品,建立广泛联系渠道,加强宣传报道广度深度,充分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强化与东部城市联系,搭建产销衔接平台,为企业创造良好营销环境。2019615日,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时光辉带队赴上海开展蔬菜、食用菌等农产品推介活动,省内多家企业随同,取得良好口碑,为拓展华东市场创造良好氛围。计划将赴广州开展推介活动,继续为企业搭建好平台,开拓华南市场。

四、关于“强化项目管理,稳步推进产业发展”问题

认真按照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产业精准扶贫机制的意见》的通知(黔委厅字〔201783号),深入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紧扣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的目标”,按照“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的思路,坚持问题导向,改进工作方法,以贫困户稳定收益增收脱贫为核心,进一步建立健全产业扶贫精准机制,推动脱贫攻坚取得实效。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要按照“产业扶贫对象必须精准瞄准贫困户、措施必须精准落实到贫困户、效益必须精准瞄准到贫困户”要求,建立健全产业扶贫项目发展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将产业扶贫作为助推农户增产增收、实现脱贫的有效路径,确保脱贫成效。

加强和规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管理,提高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提高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和扶贫对象脱贫致富步伐。各地在项目规划过程中,要根据本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结合本地资源禀赋、扶贫对象需求和贫困村整村推进目标、重点扶贫产业等建立完善项目库,并逐级报扶贫项目主管部门备案,按照目标、任务、资金和权责“四到县”的原则,实施县级审批、省市级备案、乡镇实施和初检、县级验收,逐步实行乡级报账制度,加快推进乡级财政报账全覆盖。项目申报、实施和竣工后初检,项目实施情况报送,将项目落实到村到户,完善项目相关档案等。对正在申报的项目和拟实施的项目要严格审核把关、充分进行论证;对正在实施的项目要加强监管,防止扶贫资金流向非项目化,严格阳光操作;对已实施完工的项目,强化验收责任,严格按照验收程序对项目进行验收,确保项目健康稳步推进。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

2019年6月30日



(附注: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人:齐兴源;联系电话:0851-85558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