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建议提案公开专栏 » 提案

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1027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农业农村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

第1027号提案的答复

致公党贵州省委员会

你委提出的《在智慧农业建设中发挥大数据平台作用的建议》收悉。感谢你委对我省智慧农业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建议答复如下:

一、关于“健全智慧农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议的答复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安排,全省进一步加强智慧农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政策和资金支持,大力推动大数据与农业深度融合,助推农业转型升级。一是出台相关政策2018年,下发《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实施万企融合大行动打好数字经济攻坚战方案的通知》(黔府发〔20182号),提出推进农业生产管理精准化,加快构建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技术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实现现代农业生产实时监控、精准管理、远程控制和智能决策,为我省在智慧农业建设中发挥大数据平台做好顶层设计。二是提升融合水平。2019年全省大数据与农业融合水平为38.5,较2018年的34.6提升3.9个百分点。30.3%的农业企业实现了基于农业物联网数据采集,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应用持续扩展。截至目前,全省建设物联网示范基地392个,总计投资39414.54万元。三是培育典型项目。近年来,我省深入实施万企融合大行动,加快建立覆盖农业全产业的大数据采集、加工、存储、处理、分析等全过程的信息链,2019年形成大数据与农业深度融合标杆项目18个、示范项目119个,带动262户农业企业与大数据深度融合。

下一步,一是继续深入实施万企融合大行动。2018-2022年每年建设100个标杆项目,实施1000个示范项目,到2022年带动超过10000户实体经济企业与大数据深度融合,助推农业融合升级,引导带动本行业、本地区实体经济企业开展融合升级。二是开展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按照农业农村部的部署要求,我厅将在20201218日前,建设400个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基本构建起覆盖全省的集分拣、包装、贮藏一体化的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基础体系,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三是实施智慧农业项目。2020年分别在播州区、水城县和纳雍县建立了智慧农业示范基地,通过采集农产品土壤墒情、生产过程投入品、气象等数据,实现智能感知、智能分析和智能控制技术在农产品生产中的应用,提升农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二、关于“加快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建议的答复

近年来,我省大力推动农村电商服务站建设,积极培育农村电商主体,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商应用能力,建设信息开放共享、数据互联互通的农业电商公共服务系统,聚焦十二大特色农产品,鼓励企业运用电子商务进行网络化销售,促进线上交易与线下交易融合互动,引入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等现代管理理念和方式,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产销对接平台蓬勃发展。一是积极推动市场销售网络化。2019年,全省农业企业农村电商应用比例达到62.5%70个县入选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农村电商应用比例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电商云共在全省建设18个县级电商服务中心,350个村级电商站点茶云”“辣椒云”“猪联网”“遵义农产品产销对接智慧服务中心等平台在线销售额接近80亿元,有效助力农业企业扩宽销售渠道,促进产销对接。修文猕猴桃联合电商平台达成签约代销猕猴桃及系列加工品3.5亿元,在到村里、天猫、京东、苏宁易购、黔邮乡情等平台销售量达上万余单。福农宝平台为农户提供精准农业服务和电商销售服务,实现化肥生产商到农业全产业链服务商的转型。二是加大与大型电商平台合作力度助推黔货出山2019年以来,阿里巴巴集团在47个县域启动村播”(网络直播)计划,抓好天猫优品服务站和农村淘宝服务站落地,推动修文猕猴桃、雷山青钱柳、安龙小黄姜等品牌通过淘乡甜渠道销往全国,打造农产品供应链的标杆模式;配合京东集团在施秉县启动京东跑步鸡计划,开展定向养殖销售精准扶贫模式,助推当地电商扶贫工作;配合苏宁集团推进扶贫实训店项目;指导电商云公司建设消费扶贫销售线上展厅,结合12个重点产业,打造黔味十二道计划,推出网络茶博会和我有贵州半亩茶活动。三是大力推进贵州电子商务云平台建设。积极支持贵州电子商务云(电商云为我省“7+N朵云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截至2019年底,贵州电商云已入驻贵州本地商家3000余家,在售产品2万余个,涉及美食饮品、美酒琼浆、黔茶名品等21个品类,累计交易额达5亿元。配合多彩贵州网打造贵州省网络扶贫公益广告项目,刊播广告点击总量近2000万次,帮助各地区扶贫产品取得累积销售额2000万元成绩。四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依托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在线学习平台、云上智农等开展网络直播、课件学习、在线练习、线上辅导,实现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培训内容涵盖产品购销、短视频营销、网络安全、涉农手机应用服务等农民急需掌握科普知识和操作技能着重培养农民现代科技意识、市场意识、信息意识,调动并激发农民对信息的需求。让农民学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销售农产品,促进产销精准对接,实现优质优价。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展农村电商促进产销对接。通过大数据+农业夯实数字农业基础,支持销售平台建设,深入推进大数据+黔货出山,强化农村电商企业与小农户、农民合作社深化合作,创新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完善农商互联大数据平台功能,扩宽销售渠道、促进产销对接。  

三、关于“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建议的答复

运用大数据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形成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质量有保障、责任可追究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重点实施食用农产品质量追溯专项,聚焦农业产业,利用贵州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实现农产品产地、生产单位、产品检测等信息追溯查询,逐步纳入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一是积极推动质量追溯全程化。2019年,15.7%的企业实现种养殖、加工、物流、销售等关键环节的全程质量追溯,59.7%的种植业企业在销售环节实现质量追溯,有效支撑农业产业经济效益不断提升。食品安全云完成305个重点绿色农产品品种的追溯溯源示范工作,包括茶叶、蔬菜、鲜禽蛋、畜类、果品类等10大类产品数据。中国辣椒产业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产品溯源管理系统,指导辣椒产业生产加工、商贸流通、检验溯源等环节标准化,有效提升产品质量监控、追溯能力。二是推广应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和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内容,由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开发建设,包括追溯、监管、监测、执法四大系统、指挥调度中心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信息网。截至目前,共有5745家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入驻国家平台,开展基地巡查检查546次。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农业农村部重点推进贵州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与国家平台对接要求推动全省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入驻平台重点实施食用农产品质量追溯专项,聚焦农业产业,利用贵州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通过农产品二维码,实现农产品产地、生产单位、产品检测等信息追溯查询,逐步纳入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

四、关于“破解农村物流体系难点”建议的答复

近年来,我省为破解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难题,已开展农村物流工程建设的相关工作。一是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网络化运营体系。全省积极利用客运体系推动货运物流,共建成通村村村级服务站点8600余个,累计服务超1000万人次,配送成本由原来的每件510元降低到2元,农村物流建设取得初步进展二是深入实施 “快递下乡工程。2019年以来,以快递下乡为主线,积极推动寄递服务网络向下延伸,全省乡镇实现快递网点全覆盖。三是出台快递车辆通行管理政策。截至目前,全省已有六盘水、遵义、安顺、黔西南、毕节、铜仁、黔东南、黔南出台本地快递车辆通行实施细则,覆盖率达到88.9%,有效解决了快递车辆城市通行难、停靠难问题。四是加快末端服务能力建设。在社区、学校等末端配送环节,积极引导菜鸟驿站、妈妈驿站、快递超市、速递易、近邻宝、丰巢等末端服务平台及智能快递柜企业为消费者提供寄递服务。五是积极引导寄递企业做好农产品产销运对接助力黔货出山。全省已形成规模以上快递服务现代农业项目6个,带动农特产品外销额超过百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提案中的相关建议,不断创新农村物流体系,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我省农业农村物流数字化水平,实现最后一公里最初一公里高效配送,确保农产品种得下”“卖得出”“卖得好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

2020619

(附注: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