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1221号提案的答复
黔农提复字〔2023〕67号 签发人:张集智
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
第1221号提案的答复
民建贵州省委员会:
你委提出的《关于推进乡村振兴与贵州山地农业现代化 协同发展的建议》收悉。感谢你委对我省农业现代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推动贵州山地农业小微型农业机械推广应用”的建议
2022年以来,我厅聚焦我省农机研发制造短板,组建研制专家团队,搭建科技创新平台,着力提升研发能力和制造水平。一是组建研发联盟合力攻关。聘请中国工程院罗锡文院士、张洪程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宋建农教授作为我省农机研发推广指导专家,联合省内外科研院校、农机制造企业组建集产、学、研、推、用为一体的贵州农机研发制造联盟,聚焦我省水稻、油菜等主要粮油作物和茶叶、辣椒、刺梨等特色优势产业,研究梳理出贵州山地农机“问题、研发、推广、责任”四张清单,合力逐项攻关。二是引进先进机具大力推广。推动贵州詹阳重工与江苏亚美柯、湖南桑铼特、江苏云马等省外优强农机企业通过技术引进、联合生产等多种形式建立合作关系,目前,本土化生产下线341台水稻钵苗移栽机、194台水稻播种机、350万张秧盘、16台油菜毯壮苗联合移栽机、30台大豆玉米复合播种机,并全部投入到粮油生产。三是培育服务主体搭建平台。大力培育农机服务组织,目前,全省已挂牌成立农机服务组织1317个、从业人员15005人;推动成立贵州省农机服务协会和9个市(州)分会,全省农机服务组织达到640家,搭建集农机服务组织、农机手、供需信息等为一体的“智能农机云”信息平台,进一步提高行业组织化、规范化水平。四是加大培训提升服务能力。建立健全省、市、县逐级培训机制,先后举办农机技术推广、安全监管、农机合作社等各类培训100余期3000人次,同时结合高素质农民培训、“头雁”培训等项目,每个县针对性培养农机社会化服务领军人物1—2名,不断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
二、关于“推动贵州山地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是提高加工水平,保障农产品质量。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增效行动。支持茶叶、辣椒、中药材等原料基地建设、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在县城周边集中布局一批屠宰分割、冷链物流、食品加工等产业,招引一批大型精深加工企业,推动由卖原字号向卖制成品转变。坚持把安全、优质、绿色作为农业品牌最靓的底色,出台《贵州山地高效农业标准体系》,发布地方标准712项,累计认证绿色食品416个,获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154个、居全国第八,全省农产品合格率99.7%。在全省布局“菜篮子”保供基地及省外销售中心。开展农产品质量品牌提升行动,在全国率先立法茶园全面禁用水溶性农药,菜园、果园对标执行。大力推进品牌化。作为唯一受邀省份参加中国农业品牌创新发展大会并作主旨演讲,在“2023中国品牌日”活动上海主会场发布《贵州农业品牌(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录》。举办第十五届贵州茶产业博览会、“名牛贵客·味你黔来”2023年首届贵州黄牛烹饪技能大赛等展会活动,推动“贵字号”农产品风行天下。二是坚决防止耕地“非粮化”。印发《关于开展耕地“非粮化”排查工作的通知》,组织开展耕地“非粮化”及撂荒地排查,以县为单位建立排查整治台账,逐条制定退出计划,以清单化管理,台账式推进工作机制,全力推进耕地“非粮化”整治工作,采取“周调度”的工作机制,目前,全省累计排查出耕地“非粮化”面积23.06万亩。其中,占用永久基本农田面积10.85万亩、占用高标准农田面积0.92万亩、占用坝区面积3.68万亩、其他7.61万亩。结合实地蹲点督导情况,及时掌握各地问题整改进度,对整改工作推进缓慢的地区,通过下发工作提示、召开专题会议、通报约谈等方式,督促各地扎实做好整改工作。
三、关于“推动贵州现代山地农业产业体系构建”的建议
一是制定标准体系。聚焦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创建和标准化生产,制定全省特色产业标准体系,制订地方标准48项。以标准化引领产业融合、集聚发展,围绕12个产业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实施农产品仓储冷链设施等项目,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实施油菜等5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红花岗区海龙镇等8个产业强镇项目,重点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遴选推介300个贵州特色食品加工示范基地典型。二是强化东西部协作,助推产业发展。持续深化东西部产业、消费协作,推动与广东协作共建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以“4+”合作为着力点,组织实施好“一县一园”产业园建设,按照要求全面启动共建产业园98个,其中农业产业园69个,覆盖66个脱贫县(市、区),促成81个企业落地园区,到位投资额41.69亿元,带动了园区规模总量、结构优化、技术创新、产业链条实现突破。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进全省农业现代化工作。一是坚持外引内培,聚焦我省主要粮油作物机具需求,充分发挥贵州农机研发制造联盟作用,聚焦特色产业需求,不断增强农机研发制造能力。二是坚持全产业链谋划,指导各地深刻把握“土特产”的丰富内涵,进一步发挥优势、集中资源,着力打造茶叶、辣椒、夏秋蔬菜、中药材、肉牛、水果(刺梨)6个重点产业,推进农产品质量品牌提升行动,扶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等认证登记,提升“贵字号”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三是持续推进生产“三品一标”,提升特色产业基地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完善茶叶、辣椒等特色产业标准体系,推动与粤港澳大湾区标准、欧盟标准等衔接,为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省、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作出新贡献。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
2023年6月12日
(主动公开)
(联系人:罗雪;联系电话:15285047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