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建议提案公开专栏 » 提案

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1317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A


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省政协十三三次会议

1317号提案的答复

农工党贵州省委员会

   你委提出的《关于做大做强我省养牛产业的提案》收悉感谢你委对我省肉牛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顶层设计,出台我省肉牛产业发展规划

一是出台政策文件。2024年,我们在充分学习借鉴吉林、云南等省份政策措施的做法和成效基础上,结合国家对肉牛产业发展的规划定位、支持方向和重点任务等,综合考虑我省实际,以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名义制定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主要聚焦关键环节和重点要素,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从良种繁育、饲草料供应、规范养殖、屠宰加工、品牌营销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同时提出了强化组织保障、强化财政金融支持、强化用地保障、强化环境保护、强化科技支撑等五方面的保障措施。二是制定发展规划。为深入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我们正在编制《贵州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5 — 2030),从种质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饲草料供给能力提升、推进肉牛规范养殖、肉牛屠宰加工质量标准、产品品牌营销等方面统筹兼顾发展。三是强化金融创新。为解决产业发展融资难题,探索创新以财政资金为风险补偿、放大比例撬动银行贷款的政银企协同融资新机制。2020年,由省农业农村厅、省农担公司分别与贵州现代物流集团、省农发行签订合作协议,将省级财政专项资金5.8亿元作为风险保证金撬动省农发行贷款授信最多不超过34.25亿元用于肉牛产业发展。截至目前累计撬动农发行授信33.68亿元,实际投放贷款资金17.3亿元,累计偿还贷款2.41亿元,贷款资金余额9亿元。

二、关于加大科技投入,引进技术型人才

一是构建产业体系。依托省农科院、贵州大学等科研院校的专家团队和技术力量,我们组建了贵州肉牛产业技术体系、牧草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实行专家团队负责制,按全产业链环节成立小分队,推行网格化服务,推动《“贵州黄牛”产业化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科技》重大专项立项,支持资金900万元,形成“产、学、研”综合体术研发、攻关、创新等方面完成硬件设施投入和科研人才。二是引进顶尖人才。推动贵州大学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谯仕彦聘任为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名誉院长2024年参加中国工程院与贵州省恳谈会并在会上作贵州肉牛产业发展思考及建议的汇报。引进贵州省顶尖人才后备人选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杨富裕,为肉牛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培育乡土人才。委托贵州农业职业学院通过人才孵化园开展肉牛产业相关领域人才的培养,举办肉牛繁殖技能大赛、肉牛冻精输配培训等发掘和培养肉牛相关技能人才,寻找发掘全省养牛达人,录制全省牛人牛事先进事迹短视频40并在贵州电视台、动静贵州、抖音等新媒体播出,为养牛户在肉牛市场低迷时坚定信心。

三、关于加强良种培育与推广

一是强化资金投入。2025年省级财政投入5210万元支持肉牛良种繁育建设,对关岭牛、思南牛等2个保种场进行改造提升和黔西安格斯核心育种场建设;对省畜禽种质资源基因库进行改造,增设肉牛资源基因储存功能;对省种公牛站扩能改造,提升优质冻精生产能力至200万剂;布局建设县级冻精配送物资供应中心30个、改造提升输配网点450个,完善冻精输配网络。二是制定保护条例。202551日起施行的《贵州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条例》,是全国首个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专项法规,从制度设计、责任落实等方面为我省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提供法制保障。截至目前,已全面摸清关岭牛、威宁牛、黎平牛、务川黑牛、思南牛5个黄牛品种家底;建设务川黑牛、黎平牛、威宁牛、思南牛4个保种场;认定关岭牛、黎平牛、思南牛的省级资源保护单位;建成2个省级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采集制作保存5个黄牛品种的遗传材料6000余份。三是培育与推广。支持科企联合开展黄牛选种选配、提纯复壮和新品种培育;支持省种公牛站建设肉牛良种繁育基地,筛选贵州黄牛优秀种公牛生产冷冻精液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使用,不断提高良种化水平。

四、关于稳定家庭经营,引导规模经济

一是制定创建方案。推动全省肉牛养殖扩群增量,促进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结合全省肉牛产业发展实际,制定印发了《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贵州省肉牛养殖“十百千万”工程示范创建实施方案(2024- 2025年)的通知》,及时将指导性任务落实到各市(州),组织各市(州)开展“十百千万”工程示范创建工作任务,2024 年全省创建存栏10头以上的家庭牧场4000个,存栏100头以上的规模场200个,存栏1000头以上的村(社区)50个,存栏10000头以上的乡镇(街道)10个。二是强化保险支持。印发《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林业局关于做好2024年全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原则上2024年度配套农业保险保费补贴预算增量部分优先用于肉牛养殖保险,且地方特色农业保险规模优先安排15%的份额用于肉牛保险。同时,与人保财险、国寿财险等4家保险公司签订金融服务协议,推动肉牛养殖保险降费提标。2024年,全省牛产业保费规模1.91亿元,同比增加57.63%,投保数量55.22万头,同比增加63.84%,保险赔款3.31亿元,同比增加68.92%三是实施贷款贴息。充分发挥中央财政奖补资金杠杆效益,通过贷款贴息政策大力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投资现代设施农业,2024年支持肉牛产业贷款贴息金额1366.9万元。

五、因地制宜发展,坚持适度规模

一是优化发展布局。按照产业发展基础、资源禀赋、政府重视程度等因素,形成关岭、威宁、思南等12个重点县,以播州、织金、盘州等40个存栏5万头以上肉牛大县为支撑(饲养量约占全省76%),以毕节、遵义、铜仁为主产区(饲养量约占全省52%)的空间布局。二是坚持适度规模。坚持“小群体、大规模”发展路径,推广“分户饲养、集中育肥、培育品牌、统一营销”发展模式,鼓励各地实施“见犊补母”政策,扩大养牛群体和养殖规模。引导肉牛规范化养殖,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牧场和农户技术培训,全面提升养殖生产水平。全省现有肉牛养殖场户47.67万个,年出栏10头以下的养殖场户占97.27%。三是加强社会化服务。加强“牛超市”布局建设和规范化运营,推行冻精输配员、疫病防控员、贷款服务员、保险协赔员、环保安全员、数据采集员“六员合一”发展模式,强化牛只购销、物资供应、金融保险和技术等服务配套。培育壮大饲草料供给、养殖技术服务、疫病防控、肉牛及产品销售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全面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快肉牛产业信息化应用,推动肉牛产业从生产、交易、运输全过程数字化监管。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

2025613

(主动公开)    

(联系人:张明均;联系电话:0851-8528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