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1296号提案的答复
A
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
第1296号提案的答复
九三学社贵州省委员会:
你委提出的《推动家庭牧场可持续性发展,助力养殖业提质增效的建议》收悉。感谢你委对我省牛羊产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企业、行业、政府多方联动”的建议
一是出台支持政策。2024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黔府办发〔2024〕13号),围绕良种繁育、饲草料供给、规范养殖、屠宰加工、品牌营销五大体系,提出了16条支持措施,财政、发改、自然资源等部门协同,共同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积极纾困解难。为应对肉牛价格下行,帮助企业渡过难关,2024年,我厅协调省农行等7家银行签订协议,将肉牛贷款利率从3.84%降到3.45%,全年新增贷款121亿元;2021年以来,我厅提出“六方合作”金融模式(政府主导、部门主服、企业主推、保险主担、银行主创、农户主体),有效破解产业融资难的瓶颈。三是拓宽销售渠道。2024年以来,我厅连续举办了两届“黔牛奔粤”产销衔接大会,推动粤黔两地企业从基地建设、屠宰加工、渠道销售等方面达成系列合作,促进贵州优质产品更好地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下一步,我厅将持续加强企业、行业、政府多方联动,在政策制定、贷款协调等方面形成联动机制,加大政策宣传、财政支持和经营指导,推动家庭牧场可持续发展。
二、关于“加强科技服务、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的建议
一是加强遗传资源保护。近年来,我厅每年安排资金支持牛羊种业发展,用于建设牛羊保种场,开展活体保种等;建成2个省级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采集制作保存5个黄牛品种的冷冻精液、血液和体细胞等遗传材料6000余份,确保种质资源得到有效收集和保护。二是加大科研经费投入。2024年省科技厅印发《贵州省科技创新券管理办法(试行)》,支持企业利用技术开发、技术转让等形式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在不超过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技术交易额50%的范围发放创新券,技术开发合同、技术转让合同、技术许可合同最高50万元,技术服务合同最高20万元。今年以来,省级新增预算5000万元用于肉牛产业保种场、育种场和种公牛站建设。三是加强技术人才培养。今年以来,我厅围绕肉牛等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开展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对“头雁”开展为期1年的定制化、体验式、孵化型培育,计划培育“头雁”850人,培育对象为善于接受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和新理念的家庭农场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人及优秀的“四乡”人才等。
下一步,我厅将加强遗传资源保护力度,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卷等科研经费投入,推行“科技副职”“科技专员”制度,选派高水平科技人才到农牧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帮助培养科技人才。
三、关于“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是推进标准制定。近年来,我厅围绕饲草种植、高效养殖等环节,初步构建了“3+37”标准体系,其中21项地方标准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立项,2024年发布《林下草地建植与管理技术规程》《关岭牛架子牛饲养技术规程》等10项地方标准,今年争取发布4项。二是加强体系建设。2019年,我厅启动建设牧草、肉羊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依托单位分别是贵州大学和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肉羊产业体系设立疫病防控功能实验室、繁殖与生产功能实验室等功能实验室,进一步强化疫病防控体系建设。三是强化标准应用。采取边验证、边总结、边推广的方式在规模养殖场进行推广试用,指导各县利用财政衔接、肉牛产业集群、南方省份种草养畜等项目资金支持养殖场智能化、标准化建设,提升标准化管理水平。
下一步,我厅将持续完善系列标准制修订,加强牧草、肉羊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强对牛羊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场(户)的防疫指导,提升强制免疫、监测预警、应急管理能力。
四、关于“加大示范牧场的宣传带动作用”的建议
一是挖掘先进典型。2023年以来,依托贵州电视台等专题专栏开展牛羊典型挖掘宣传,通过提炼事迹特色、赋予人物标签,立体呈现先进典型的工作日常与创新成果,让典型人物更接地气、更具感召力。二是加大宣传推广。组织示范牧场经营主体参加央视《回家吃饭》专栏节目,拍摄央视农业农村频道品牌专访;录制牛人牛事先进事迹短视频40个,在贵州电视台、动静贵州、抖音等新媒体播出。三是强化示范带动。不断强化示范牧场在牛源供应、技术服务、组织销售等方面的联农带农作用,发挥其在集中育肥、统一营销服务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牛羊养殖、加工、销售全链条提质增效。
下一步,我厅将常态化开展先进典型挖掘,利用贵州电视台、贵州日报天眼新闻、多彩贵州网等省内主流媒体及抖音等新媒体对示范牧场进行宣传报道。
再次感谢你委对我省牛羊产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
2025年6月13日
(主动公开)
(联系人:张明均;联系电话:0851-8528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