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统计信息

2022年上半年农业经济运行分析

发布时间: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索引号: 000014349/2024-267157
  • 信息分类: 统计信息
  • 发布机构:
  • 发文日期:
  • 文号:
  • 是否有效:
  • 信息名称: 2022年上半年农业经济运行分析

2022年上半年,全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抢抓新国发2号文重大发展机遇,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农村发展全局,深入实施粮油单产提升、特色产业巩固提升、山地农机化攻坚、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增效、农产品质量品牌提升、农机人员创业创新、高标准农田建设、促农增收等“八大行动”,推动全省农业经济保持稳中趋优发展。

一、总体情况

2022年上半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88.4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0%。其中,农业(种植业)总产值1170.7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3%;林业总产值152.73亿元,增长4.1%;牧业总产值438.29亿元,增长8.1%;渔业总产值34.87亿元,增长7.8%;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总产值91.85亿元,增长7.9%。

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20年-2022年3年上半年的平均增速为6.6%,年均增速较“十二五”、“十三五”时期的6.0%、6.4%分别提高0.6、0.2个百分点。

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增速


2021年上半年

2022年一季度

2022年上半年

总产值(亿元)

增速(%)

总产值(亿元)

增速(%)

总产值(亿元)

增速(%)

农林牧渔业

1846.76

8.5

780.32

7.0

1888.48

6.0

农业

1061.37

8.0

355.51

7.7

1170.74

5.3

林业

140.19

5.8

79.91

5.0

152.73

4.1

牧业

529.76

10.0

281.04

6.6

438.29

8.1

渔业

30.57

12.9

18.57

9.9

34.87

7.8

服务业

84.86

6.0

45.28

7.5

91.85

7.9

二、发展特点

(一)发展基础条件有利

一是种植条件持续改善。在国家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下,2021年末,贵州省高标准农田面积1945万亩,比上年末增长16%,占全省耕地面积的比重超过35%;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52万亩,比上年末增长33%。二是逐步进入丰产期。全省茶园、果园实有面积分别由2016年末的631、499万亩增加到2021年末的708、1203万亩,很多地区的水果、茶叶、中草药材等多年生农作物已进入丰产期、产生经济价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逐步得到体现。

(二)粮油生产稳定增长

一是油料生产喜获丰收。2021年油菜籽秋冬播以来,全省累计获得国家财政资金4亿余元,用于开展油料种植提升工作。2022年,贵州省油菜籽播种面积比上年增长13.0%、产量增长16.6%,为保障油料供应做出了积极贡献。二是夏粮连续实现丰产。贵州坚决扛起粮食安全责任,深入实施粮油单产提升行动,严厉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切实实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力保障粮食生产,2022年全省夏粮产量257.61万吨,同比增长0.7%,单产同比增长2.7%,为全年完成国家下达的“粮食产量只增不减”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三)经济作物结构调整成效凸显

2018年以来,全省一张蓝图绘到底,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省领导亲自领衔推进的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成效显著。2022年上半年,全省蔬菜、食用菌、中草药材、园林水果、茶叶产量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7%、29.0%、35.7%、24.1%和18.0%。蔬菜中具有贵州特色的韭黄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增长1.36倍和1.35倍;食用菌中的羊肚菌收获面积和产量分别增长1.03倍和1.09倍,同时羊肚菌每公斤的价格也由上年同期的40元左右提高到今年的60元左右,经济价值有效提升;中草药材中的太子参、天麻和石斛的产量分别增长1.28倍、48.4%和11.3%;园林水果中的桃和李子的产量分别增长19.6%和31.6%,贵州镇宁的蜂糖李作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2021年12月入选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2022年5月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证书》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镇宁蜂糖李以其个大核小肉香甜的特点,种植规模和产量持续扩大,成为拉动当地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金果果”。

(四)林下经济蓬勃发展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作出“人均利用一亩林地,再造一个新的贵州农业增长极”的重要战略定位,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助推乡村振兴。2022年,成功打造赤水、玉屏两个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贵州特色林业产业发展助力和巩固生态扶贫成果连续两年获国家林草局通报表扬,全省共有黔东南州、兴仁市、锦屏县等30个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截至2021年底,全省特色林业产业总规模达1108万亩,形成了大娄山、武陵山、赤水河、清水江“两山两水”竹产业带等一系列林下经济产业带。同时,铜仁市、黔东南州等地以林菌模式、林药模式、林菜模式大力发展林下种植业;以林禽模式、林蜂模式、林畜模式适度发展林下养殖业;以野生菌类采集、野生中草药材采集、野菜等林产业采集积极发展林下产品采集业。

(五)畜牧业总体稳定

全省上下贯彻落实《关于促进生猪产业稳健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加强生猪生产逆周期调节,努力稳住生猪产能,推进畜牧业稳定发展。遴选11家企业作为生猪活体承储单位,拟收储活体2100吨。实施生猪产能逆周期调控,建立274个省级以上产能调控基地,分解目标任务,压实属地责任,按月监测调控,稳定生猪基础产能。2022年上半年,全省四肉产量比上年同期增长9.5%,增速较一季度加快0.6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产量增长11.2%,增速较一季度加快1.3个百分点。猪出栏1094.40万头,比上年同期增长11.6%,牛和羊分别出栏75.22万头、120.14万只,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0.4%、4.9%,家禽出栏7727.61万羽,比上年同期增长3.0%。

(六)农产品价格稳中有升

贵州省农产品供应充足,批发市场价格总体平稳,猪肉等部分农产品价格有所回升。

 

 

(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态势良好

全省大力实施市场主体培育壮大行动,全力帮助主体渡过难关,牢牢稳住农业基本盘,全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态势良好。一是创收能力增强。2022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销售收入105.31亿元,同比增速由一季度下降6.9%扭转为增长9.8%。其中,种植业规模主体的销售收入为28.21亿元,增长31.1%,增速比一季度提高6.8个百分点;畜牧业规模主体的销售收入为75.26亿元,增长3.5%,扭转了一季度下降15.3%的态势。二是主要作物产量增长较快。2022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蔬菜、园林水果、中草药材、茶叶产量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30.6%、47.2%、40.1%、18.1%,增速比全省分别高24.9、23.1、4.4、0.1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全省农业经济增长的生力军。

总体看,上半年全省农业经济实现稳中提质、稳中趋优的良好发展态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逐步显现,山地农业现代化发展效益持续提升,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文章来源:省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