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简报(2018年第5期)

孙邦群副巡视员在重庆市全国农村确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索引号: GZ000001/2018-24415
  • 信息分类: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信息
  • 发布机构:
  • 发文日期:
  • 文号:
  • 是否有效:
  • 信息名称: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简报(2018年第5期)

这是农业农村部成立后,举办的第一个确权工作培训班。承包地确权工作历时五年,我们在想能不能对这五年的工作有个肯定的说法,我们要向农业农村部党组汇报,力争国务院进行全国性表彰。这次虽然是培训班,但把各位省确权办负责同志请来,就是要共同研究当前面临的几个问题,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我讲四点意见:

一、关于数据混乱的问题。数据的真实性,事关确权工作是否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审计署检查发现有多个数据,特别是季报数与汇交数偏差大很大,存在数据造假的现象。今年部里要在数据填报方面上抓些典型。部里的季报是作为一项报告制度下发的,基于季报,对外宣布全国有15亿亩,已经确了11.6亿亩,发了1个多亿的证书了。马上有的又否认了,自己说不算数了,自己说搞错了,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各县填报的数据省里是可以看到的,只是你省里去不去看的问题。要汇交就必须与季报系统相一致,各位处长回去要做认真查一下,看一看存在什么问题好立即纠正。数据出现问题我就找你们省里,你们再去找县里,省里要把一下关,审计署正在查,要我们说清楚,要真实反映进度情况。部里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各地报国务院的数据与季报数据有出入的,要查到县。各省要一个县一个县的把数据核准。最后入库才出数据那就要等到2020年了,等不急了,所以要用季报数据。今年年底,季报数就是权威数据,要确保统一性和真实性。能发到90%上的权证就很好,余下的要说明情况。

二、关于数据安全的问题。确权数据安全问题一直都有强调,越往后数据应用起来了,安全性越来越重要。以往是突出过程的安全,现在是突出成果的安全,特别是上网的安全,亿万农民的基本财产信息,包括界址点和界址线,不可随便拷贝复制。责任重大,要建立制度,各省并非向国家打了报告没事干,而是大量的工作没去做。

三、关于确权工作走向的问题。17个省交了报告,不是没事干了,事就摆在那里。全国确权投入了极大的财力人力物力,但各省目前的工作没把确权的想法体现出来。要突出开发应用,自己用好最关键,比如承包地的登记制度、日常管理、30年延包等等都需要用,否则对不起这几年的心血和付出。今年的重点是汇交和实现平台试运营。首先是要考虑承包地管理的应用问题,那些诸如推动“三变”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小块变大块和适度规模经营等,不应当是现在的重点。明年重点是在试运行的基础上去开发共享,要考虑围绕乡村振兴去开发应用。

四、建立承包地的登记制度。总书记在2013年和2016年提了两次提到建立承包地登记制度,非常重要,网签管理系统的实行,让数据多跑路,让农民少跑腿。关于变更和退出等一系列手续,应积极探索开发,尽量做到在网上一次办理。

数据有了,平台有了,下一步就是窗口,走向日常管理,数据汇交和制度都是自己的事。回头看,应确没确只是解决百分之几的问题,什么是全面完成,有没有制度保障就是衡量标准之一。建设农民土地关系制度,要设窗口,要有人管,落脚点就是建好制度,要面向老百姓,为老百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