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委对省第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 第227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宋勤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整治的建议》已收悉,感谢您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关注与支持。在综合相关会办部门办理意见的基础上,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多措施防控种植业源污染。一是防控和减轻耕地污染。依托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病虫害防控配套技术、调整种植结构,狠抓耕地环境质量建设。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已覆盖全省,技术推广涉及到1.18万个行政村,主要粮食作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792.67万亩,配方肥施用量达到30.07万吨(折纯),据测算,每亩减少不合理氮肥施肥量0.5-1公斤。二是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减轻农残。严格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坚持绿色植保理念,高度重视生物灾害防控,采取农业、生物、化学和物理等防治方法,完成农作物重大病虫综合防治技术推广1400万亩,带动完成面上防治面积7024.62万亩次。建立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区44个,开展核心示范150余万亩。三是提高种植水平,优化种植模式。在栽培方式上采取农作物的轮作、间作、套种,在使用良种上,实施种子包衣工程,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提高虫害综合防治水平,降低农药、化肥的施用量。
(二)综合防控畜禽养殖业污染。重点实施畜禽粪污能源利用工程,推广雨污分流、干湿分离、污水厌氧处理、沼液生化处理和多级氧化塘处理、堆肥发酵制取颗粒肥料技术,提高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粪污治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大力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发展生态畜牧业,积极倡导“猪-沼-粮(茶、果)”的循环模式。完成年度畜禽养殖场(小区)污染物减排任务186个,建设户用沼气32926户、大型沼气工程32个、小型沼气工程123个,服务网点789个。
(三)废弃物综合利用改善农村环境。深入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点,创建精品型和普及型示范点,完成农垦危房改造,乡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截止目前,全省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清洁农田生产环境为目的的农村清洁工程示范项目村寨已建设482个,建成的贵定县音寨、花溪区陇头寨、福泉市江边寨、湄潭县田家沟、江口县云舍村、西江千户苗寨等示范村已成为了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乡村清洁工程建设现场会在我省召开,我省乡村清洁工程项目建设技术与成效当属全国领先水平,受到部委、兄弟省市的多次赞扬。
(四)高度重视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工作。2015年省水利厅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卫生计生委、省环境保护厅等五厅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通知》(黔水饮﹝2015﹞26号),明确各级人民政府要强化水源保护工作,要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水源保护、水质监测评价“三同时”制度,进一步加大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水污染防治和水质检测监测力度。认真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建立健全协调工作机制,制定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办法,依法规范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划定工作,确保2016年底完成1000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工作。近年来,我省大力推动落实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着力强化“三条红线”管理。一是建立“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和责任制。目前已基本建立了覆盖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的“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强以节本增效为重点的科学施肥和节水技术、以防控病虫害和应对气象灾害为重点的防灾减灾技术的攻关,继续优化农业结构。继续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提高技术入户率、到位率、覆盖率。积极申报农业部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争取更多中央资金投入,重点开展油菜秸秆还田、绿肥种植、酸性土壤改良等工作。
二是继续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工程,以转变畜禽养殖方式为主线,以畜牧养殖大县为重点,以污染最为严重的生猪养殖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适度规模养殖,推广使用畜-沼-果(茶)等生态循环模式,推广使用有机肥集中生产利用模式,推广集中饲养、集中治污、统一管理的标准化、生态化养殖方式,提升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建设水平。
三是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环境建设,改善农业产生环境和农村人居环境,构建美丽乡村。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扎实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新农村示范点建设。摸清农产品产地土壤和主要农作物重金属污染状况,开展监测预警和产地安全等级划分,争取各方支持开展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
四是围绕生态畜牧、蔬菜、茶叶、水果、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结合现代化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建设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的生态种养示范基地。同时,加强耕地、草地、渔业资源的保护,加大动物品种资源和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力度,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五是继续做好《贵州省水资源保护条例》立法出台工作。将按照(黔水饮﹝2015﹞26号)通知和已经编制完成的《贵州省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十三五”规划》要求,继续完成省政府已批复的全省约1300个乡镇及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和重点覆盖100个示范小城镇集中供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工作,保障农村饮水水源安全。将加快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和督促整改,加强部门间的配合和协作,形成整体合力。进一步加强对重点区域和重点对象的监管。
今年,我省还将制定《贵州省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用先进生产技术与科学管理方式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重点按照“一控两减三基本”要求,“一控”,即严格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两减”,即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三基本”,即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基本实现有效利用。
2016年6月3日
(联系人及电话:王萍86790718;此件对外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