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建议提案公开专栏 » 建议

省农委对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 第100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袁建林代表:

你提出的《关于设立中国(兴仁)薏仁生态试验区的建议》第100号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特色优势产业的关心和关注。您提出的建议中恳,针对性强。经研究,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支持薏苡产业发展的情况

(一)设立了优质特色粮食专项项目:2013年1200万元;2014年1200万元;2015年2500万元。重点支持了以黔西南州为主要的薏苡产业的发展。

(二)省人民政府印发了《贵州省薏仁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 》(2015-2017年)。

1、主要目标。全面提升我省薏仁产业的生产和加工技术水平,把贵州打造成全国乃至东南亚地区的薏仁加工首要集聚区和产品集散地。到2015年末,全省薏仁种植面积70万亩以上,产量21万吨,企业加工量30万吨,综合产值70亿元以上。到2016年,全省薏仁种植面积80万亩以上,产量24万吨,企业加工量34万吨,综合产值80亿元以上。到2017年,全省薏仁种植面积100万亩以上,产量30万吨以上,企业加工量40万吨,综合产值118亿元以上,占全国市场份额的80%以上。打造2个以上国内外知名品牌,培育驰名商标1—2个,培育贵州省著名商标3—5个,培育中国出口名牌产品1个,力争有1—2家薏仁企业上市。2、重点任务。首先是抓好品牌创建。依托“中国薏仁米之乡”称号和“兴仁薏(苡)仁米”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以现有的“聚丰薏苡”、“逸仁”、“壹心壹薏”、“薏米阳光”等品牌为基础,开展品牌策划、运营管理和宣传推广,重点培育2个以上国内外知名品牌,新增贵州省名牌产品3至5个。适应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消费群体需要。 其次是基地提升。一是立足我省薏仁种质资源丰富、产量潜力大、品质优良等优势,把贵州打造成国内面积第一、产量第一、质量第一的薏仁原料基地。二是加大薏仁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大力开展薏仁选育种和良种优化工程,对“小白壳薏仁米”、“黔薏苡1号”以及高支链淀粉、高薏苡脂、红皮薏苡等特色专用品种的提纯复壮和选育,提升贵州薏仁育种水平和良种繁育能力,打造成为中国薏仁优良品种选育与良种繁育核心基地。到2017年,组建成立2—3个薏仁种业公司,在兴仁县建设薏仁良种繁育基地1万亩,年产优质良种3000吨以上。三是加强薏仁优质商品基地建设。通过良种推广、合理密植、轮作,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鼠害防控、机械化耕种收等技术手段,努力提高单产,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种植效益。重点在兴仁县、晴隆县、普安县、兴义县、安龙县、贞丰县、紫云县、镇宁县、西秀县、盘县、正安县、织金县等建基地。2015年,薏仁优质高产商品基地发展到60万亩,2016年发展到70万亩,2017年发展到100万亩。

目前,省农委按照这个行动计划从人力上、财力上加大了投入的力度,确保到2017年实现行动计划的目标,为我省薏苡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关于设立设立中国(兴仁)薏仁生态试验区的问题

近年,我省薏苡产业发展迅速,已初步形成了以黔西南州兴仁县为中心的产加销基地,种植薏苡的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薏苡产业已成为当地的致富产业。

您提出的设立中国(兴仁)薏仁生态试验区的建议很好,也很有远见。但设立国家级试验区需由国家有关部委联合行文批准,相关程序复杂,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当前,我们要按省人民政府印发了《贵州省薏仁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 》,认真抓好落实,扎实推进工作,积极创造设立试验区的条件。

(注:“生态示范区”是国家环保总局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而推动的一项重要生态建设举措。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根本目标是,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生态经济学原理,合理组织、积极推进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建立良性循环的经济、社会和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确保在经济、社会取得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201675

联系人及电话:伍定文0851-85280024;此件对外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