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委关于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第489号建议的答复
张贤芬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地方特色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的建议》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我省特色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加强普查和征集的问题。贵州是一个农作物资源储量丰富、生态良好的大省,这为我省农业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农业主管部门十分重视作物品种资源的研究、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一直将作物品种资源作为国家维系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战略高度来看待,并在省农科院成立了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专门从事农作物品种资源的收集整理、鉴定评价、保存保护和创新利用研究,各项工作进展和取得的业绩得到了国内有关专家的充分肯定和认同。
二、关于加强系统调查和抢救性收集,严格鉴定评价和进行编目保存的问题。2012-2017年,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组织省内有关科研院所250余人次科技人员参加了由中国农科院主持的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贵州农业生物资源调查”课题,完成了涵盖贵州省9个市(州)42个县(市、区)的农业生物资源普查工作,获得一批重要的基础数据,并完成了其中21个县(市、区)的农业生物资源系统调查工作。通过系统调查,获得了一批重要的基础材料和一些特色、稀有作物地方品种类型和野生种,这些特色种质资源对保护我国作物遗传多样性,野生种有益基因的发掘和地方品种优异性状利用在作物育种中具有重要利用价值。通过对贵州省42个县的普查和21个县的系统调查,搜集特有、特优、特用的“三特”农业生物资源,如粮食作物的各种糯稻、糯玉米和糯小米品种,蔬菜作物的葱蒜类和辣椒等地方老品种,瓜类中的本地黄瓜、南瓜、丝瓜,果树中的梨、核桃、板栗、杨梅等本地老品种等等。
随着“第三次全国农作物品种资源普查与评价行动”在全国范围内的相继展开,我省将于2017年底或2018年初启动全省范围内的农作物品种资源普查、征集、系统调查与评价工作。计划完成9个市(州)70余个县(市、区)的特色农作物品种资源普查和征集,以及20-30个县(市、区)的系统调查、抢救性收集,对收集样本进行鉴定评价、编制目录,繁种入库保存。这将为进一步评估我省特有、特色农作物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利用价值,整理传统知识,提出特色农作物品种资源保护和利用策略,制定保护、利用传统特色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提供了基础资料。也将为全省粮食安全、作物新品种选育、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以及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和物质保障。
三、关于建立数据库的问题。下一步将加大对我省农作物种质资源知识宣传力度,增强民众对农作物种质资源这一基础性国家战略资源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向国家争取项目资金的力度,实行多学科联合攻关,共同推动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发拙工作,重点开展作物种质资源的改良与创新、育种方法与技术的基础性和前沿性研究以及常规育种等公益性研究工作。积极推进和完善贵州省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建设,构建作物种质资源数据信息共享平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社会开放优异种质资源,促进利用。
贵州省农业委员会
2017年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