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委关于省第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第52号建议的答复
胡建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恢复和发展绿肥生产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绿肥生产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对绿肥生产的重视与领导问题。2008年,农业部、财政部结合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现为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恢复发展绿肥种植补贴试点,我省于2009年恢复绿肥种植补贴试点。恢复绿肥种植补贴试点工作以来,得到了省级财政的大力支持,在中央补贴资金的基础上,省级配套相应资金,用于开展绿肥种植试验示范、宣传培训、效果监测等。
二、关于恢复并加大绿肥种植补贴制度和力度,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问题。恢复绿肥种植补贴试点以来,中央补贴资金投入我省共计5280万元,其中:2009年480万元、2010年930万元、2011年930万元、2012年525万元、2013年525万元、2014年700万元、2015年660万元、2016年530万元,同时省级财政给予相应配套资金支持。种植绿肥补贴面积累计达303万亩,补贴标准从2009年的20元/亩增加到2016年的31元/亩。此外,从2016年起,我省已开始实施农业部休耕试点工作(试点面积2万亩),要求在试点区域结合休耕养地,推广绿肥种植。2017年农业部安排我省休耕面积20万亩,全省13个相关县(市、区、特区)正在组织实施。今后,我们将认真组织研究,不断完善绿肥种植补贴政策,研究制定合理的补贴标准及补贴方式。
三、关于加强绿肥种子基地与推广机制的建设问题。我省历来有种植绿肥和留种习惯,但由于绿肥留种会影响下一季作物的耕种,且种子产量不高,经济效益不好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绿肥种子基地建设工作迟缓。今后工作中,我们将认真研究农业部相关项目资金投资方向和产业政策,准确把握农业项目投资重点,及时捕捉项目申报信息,加大绿肥种植相关项目资金争取力度。认真梳理省级出台的相关政策和项目,积极争取省级财政资金的支持。加强绿肥种子基地筛选工作。省级将通过试点探索方式,选择气候条件适宜、群众积极性高的地区试点绿肥种子基地建设工作。鼓励种子生产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建立相对稳定的绿肥留种基地,探索绿肥良种繁育与示范推广长效机制,保障我省绿肥种子供应。
近年来,我省已在部分地区开展政府购买服务模式试点工作。下步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创新推广机制,鼓励各类新型农村经营主体为绿肥种植提供种子配送、技术指导、病虫害统防统治、农机综合服务等社会化服务,切实解决好绿肥种子供应、生产技术服务等问题,确保绿肥种植面积稳定,效益不断提高。
四、关于增加科技投入,恢复绿肥试验研究,提高绿肥生产的技术支持能力问题。目前,绿肥种植省级配套资金主要用于项目县开展试验研究、示范样板建立和效果监测点建设等工作。同时与贵州大学、贵州省土壤肥料研究所等教学科研单位合作,开展绿肥种植技术、综合利用技术,以及开展长期种植利用绿肥对于土壤、作物、环境、生态等综合效应的研究工作。我们将积极认真分析总结前期研究成果,加大推进绿肥种植新技术、新理念的转化与示范推广。合理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研究和示范研推广工作,不断提高绿肥生产及综合利用技术的支持能力。
贵州省农业委员会
2017年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