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0日 上午01:51:43 星期四

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建议提案公开专栏 » 建议

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 第190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19年07月04日 15:06  字体: 文字来源: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处  作者: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处 访问量:359次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赵坤武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合理处理农村固体垃圾,改善群众居住环境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生态环保相关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结合2019年5月31日至6月5日,我厅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处宋辉处长带领朱宇航、杨举丽对清镇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工作进行了调研情况及6月19日与您当面交流情况。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全面提升村民环保意识”的建议。

    农村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活质量,关系到农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生态环保工作,我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环保理念,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其中抓好宣传教育、全面提升村民的环保意识是我们工作的重要方面。

    一是加强普法宣传教育,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标语、手机客户端等多种方式,向村民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土十条》《水十条》《气十条》等法律法规。通过普法宣传、典型范例引导等方式让农民树立强烈的环境意识、责任意识,调动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加强村民自治。把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纳入“村民自治条例”“村规民约”等纳入规划范畴,加强德治、法治教育管理

    三是环保教育从娃娃抓起。拟在农村学校里大力普及环境知识和环保理念,教育孩子从小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以点带面,吸引父母邻里关注环保,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态环境意识。将农村中小学生纳入环保宣传队伍,充分挖掘学生作为环境保护的宣传队和生力军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环境文明素养和参与积极性。

    四是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主题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充分利用各种“生态活动日”,广泛开展主题鲜明、形式新颖、丰富多彩的环境宣传活动。由政府村委会组织开展环境实践体验活动,组织农民参与“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中国植树节”、“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保护母亲河行动”等系列科普、纪念与实践活动,让农民亲自参与、亲身体验。

二、关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

        (一)不断深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绿色兴农

按照省委省政府“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决策部署,全省上下牢牢把握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践行“五步工作法”,采取超常规举措,强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一是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省委、省政府领导领衔抓 12 个特色产业,建立“一个重点产业、一个工作专班、一个技术团队”工作机制,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年度推进方案,在全国聘请7位院士作为产业发展顾问,有序推进茶叶、食用菌、蔬菜、生态畜牧业、石斛、水果、竹、中药材、刺梨、生态渔业、油茶、辣椒等 12 个特色产业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成效初显,一季度蔬菜产量608.9万吨,同比增长6.7%;食用菌累计种植8.69 亿棒(万亩)、产量21.16 万吨,同比分别增长47.1%、41.5%;投产茶园571.4 万亩,同比增长3.3%;果园面积745.7万亩,同比增长8.2%;中药材种植面积 403 万亩,同比增长10.6%。全省猪牛羊禽“四肉”产量 71.57万吨,同比增长1.97%。二是大力开展绿色防控,基地绿色防控、统防统治覆盖率达80%以上,化学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以茶叶、蔬菜、精品水果、中药材、优质水稻、特色杂粮等特色作物为重点,建设示范基地400万亩,覆盖500亩以上坝区的50%。培育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100个;建设天敌工厂1400平方米,产能满足生产需求30%;创建果菜茶清洁田园150个,绿色防控取得新进展。实施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在保留石阡县和丹寨县2个试点县基础上,新增普安县在茶叶上实施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在息烽、水城、务川、普定、镇宁、赫章、思南、罗甸、从江等9个县开展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助推耕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取得明显。参与全国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活动,习水县被认定为全国首批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推进畜禽粪污环保问题整改为契机,全面提升规模养殖场设施配套水平,全省畜禽规模养殖场设施配套率达8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64%。以县为单位推进农村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梯次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取得积极进展。

(二)加大秸秆和地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工作,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一是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我厅制定了《贵州省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等文件依托秸秆肥料化、伺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利用实施了一批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工程,特别是秸秆伺料化、肥料化利用效益显著,实现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中的农业废弃物互为资源的循环利用。

下一步,将在两方面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一方面按照多元利用、农用优先,市场运作、政府扶持的原则,探索出可持续、可复制推广的秸秆综合利用机制;另一方面加强秸秆“收集贮运体系和综合利用技术”两大关键环节支撑力度。

二是积极开展农田残膜回收利用工作。

    目前正开展全省膜使用、废旧回收、处理利用的前期调研摸底工作。结合调研情况,今年将在膜使用富集区的玉米、蔬菜、烟叶种植等生产基地上开展废旧膜回收、处理的资源化利用试点示范工作,围绕废旧膜回收、处理、奖补政策制定等关键环节,探索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路子,目前我厅已完成《贵州省春耕备耕期间地膜回收工作开展情况报告》,我厅将积极开展地膜回收相关工作,并逐步提高当季膜回收率。

三、关于“综合分级处理管理模式”的建议。

一是关于分类问题,农村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以居民产生的生活垃圾为主,应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发改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贵州省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发〔2017〕68号)分类要求和标准,对农村的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以便全省建立统一的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体系;针对农村工业固体废弃物,我省生态环境部门会根据相关行业要求,对企业进行监督管理。二是我厅与省住建厅联合下发了《贵州省城镇生活垃圾运营管理办法》,并配合省住建厅向各市(州)原环保局、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贵安新区环保局,仁怀市、威宁县环保局转发《关于转发住房城乡建设部等4部委关于做好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和整治工作的通知》(黔建村通〔2018〕218号)文件,要求各级环保部门建立月报机制并对我省“一般工业废物”和“采掘业废弃物原料”的堆放点进行排查和整改。截止2019年5月,由生态环境部门负责排查和整改的72个垃圾堆放点,已完成48个点位整改。

四、关于“加大固体垃圾防治资金投入”的建议。

固体垃圾按其来源可分为工业固体废物、矿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城市生活垃圾、危险固体废物、放射性废物和非常规来源固体废物等类别,下步,我厅将积极“跑步对接”争取更多的中央资金,协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生态环境厅等部门,整合各类资金、资源,加大农业固体废弃物治理的投入力度,加大群众的宣传教育力度,加大秸秆综合利用、农残模回收利用、畜禽粪污循环利用等力度,减少农业固体废弃物污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

                 2019630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人:杨举丽;联系电话:85283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