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 第653号建议的答复
黔农议复字〔2023〕52号 签发人:张集智
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
第653号建议的答复
刘小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对务川自治县茶产业发展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茶产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着力强化政策扶持的建议
一是重点加强银企合作。根据《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国农业信贷担保工作的通知》(财农〔2020〕15号)要求,省农担公司把茶产业纳入重点担保支持范围,通过“新农直通车”产品对茶产业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支持。截至2023年4月30日,省农担公司累计完成茶产业类贷款担保5661笔15.63亿元,综合融资成本率未超过5.53%。下一步,将积极引导务川县及时编制茶产业项目,提出产业资金需求,协调茶叶主体与省农担公司以及金融机构对接,争取更多金融支持。
二是重点加大资金奖扶力度和幅度。2020年省级农业产业发展(茶产业发展)资金等下达128.5万元支持务川县发展茶产业。根据《省财政厅等七部门关于加强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使用管理的实施意见》(黔财农〔2022〕126号)要求,衔接资金优先支持联农带农富农产业发展,2022年共下达务川县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资金2.42亿元,今年已下达务川县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资金2.47亿元。2021年,省级财政预算设立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基金,通过以企业主体自行按程序申请基金项目的形式支持产业发展。下一步,省级将鼓励引导务川县茶叶主体积极申请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基金,在有关资金及项目安排上,争取对务川县茶产业给予支持。
三是致力于务川大树茶的开发,形成规模化种植。务川大树茶又名都濡高株茶、乌龙大叶茶,其茶汤黄艳明亮、口感清香、耐泡度高,主要分布在务川县涪洋、黄都、镇南、泥高、砚山、浞水、都濡、茅天和分水9个乡镇,共233株。为进一步保护好、利用好务川大树茶资源,推进务川大树茶规模化种植,2015年组织专家进行鉴定,按挂牌编号选取未被杂交的古茶树枝条进行扦插扩繁;2019年对务川大树茶进行试验性扦插育苗;2022年务川自治县鑫隆缘茶业公司建设务川大树茶繁育基地10亩。同时,以务川自治县大树茶业公司为代表的茶叶生产主体创新生产务川大树茶产品,已生产出以“都濡月兔”为代表的茶产品。下一步,省级将围绕务川大树茶资源,组织省级专家进行实地资源调查,对种质资源进行科学评价,支持开展品种选育,品种推广,聚焦务川大树茶进行茶园管护和新产品开发。
二、关于着力强化龙头引领的建议
一是大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茶叶加工。2022年,省级通过贵州茶博会、采购商大会、“贵州绿茶”第一采等活动“请进来”省外客商,赴沈阳、东莞等地“走出去”招商,其中邵阳林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上海客商胡雪军等来务川投资发展茶产业,涉及投资金额5300万元。积极支持阳春白雪茶业有限公司通过产业帮扶的形式在务川县涪洋镇投资建设茶叶加工厂,以龙头企业带领的方式助推务川茶产业发展。下一步,将积极引导务川县整合资源、包装项目赴省内外目标市场精准招商、以商招商,争取更多有实力的企业主体来务川投资茶产业。
二是创造茶产品附加值。2022年,我厅联合浙江大学开展“头雁”项目,围绕茶叶加工、茶园管理、茶叶市场营销及直播带货等内容,对包括务川县万壶香茶叶有限公司、红丝白马山茶叶种植加工厂在内的全省茶叶主体进行培训。鼓励支持务川县举办双手采茶技能竞赛,组织务川县在贵州茶博会期间开展茶产业推介活动。今年,鼓励支持务川县举办2023春茶展销品茗暨手工制茶大赛,组织雾峰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企业茶产品进入贵州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云上展销会平台宣传推介。下一步,省级将依托茶叶加工技术培训,提高茶叶质量;依托各类茶事活动以及产销平台,提高务川茶品牌的知名度及影响力,切实增加务川茶产品的附加值。
三、关于着力强化市场主导的建议
一是以精深加工和市场开拓为两大支点,促进茶产业转型发展。在精深加工方面,重点加强茶叶技术培训,依托大的龙头企业开展精深加工。围绕茶叶精制技术、茶叶地方标准,对务川县茶叶主体开展培训,鼓励务川县建设茶叶拼配中心,完善茶叶精选、精制、拼配等关键环节,进一步推动茶叶初精制分离,提高茶叶附加值。同时,积极搭建务川县与贵州大学、省茶叶所等科研院校的沟通桥梁,鼓励务川县与相关科研院校开展技术合作,加大茶叶精深加工及茶叶衍生品的创新研发力度。在市场开拓方面,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积极组织务川县茶叶主体参加贵州茶博会、茶人会等省内茶事活动,赴东北、西北、华北等不产茶少产茶区域等目标市场,举办茶产业的宣传推介和品茗活动,抓好茶叶产销衔接,加大市场开拓力度。
二是重视高档茶生产向中低档大宗茶生产转变。通过开展双手采茶、贵州冲泡、茶叶地方标准等技术培训,积极引导务川县的茶叶生产主体围绕市场需求优化产品结构,从春茶为主向春夏秋茶并重,从名优茶为主向名优茶与大宗茶并举,从绿茶生产为主向绿茶、红茶、黑茶、白茶等多茶类延伸,通过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不断提高大宗茶生产的比重,提高茶青资源综合利用率,增加茶叶经济效益。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
2023年6月12日
(主动公开)
(联系人:肖一璇;联系电话:1398504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