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 第246号建议的答复
黔农议复字〔2023〕54号 签发人:张集智
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
第246号建议的答复
毛洪毅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在茶产业发展中精准发力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茶产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以出口茶为突破,干净茶为核心,重点加大在茶叶企业标准化改造、出口奖补和市场对接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合力打造黔北茶海基地”的答复
遵义市茶园面积和综合实力排名全省第一,是我省茶产业核心产区,省级层面对全市茶产业基地、加工、宣传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一是基地建设。2022年推动全国首个茶产业环境保护法庭落户湄潭;支持湄潭县生态茶园基地申报入选2022年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在湄潭、凤冈、余庆开展以草抑草(种养循环)农业现代化绿色发展试点3000亩,强化基地质量安全,为遵义茶叶出口夯实基础。二是加工生产。安排资金260万元用于湄潭兰馨等湄潭3家企业开展发酵茶标准化厂房改扩建,并组织省级专家多次赴湄潭、凤冈等地开展加工技术指导和培训。三是品牌宣传。2022-2023年安排资金500万元在湄潭举办贵州茶博会,在凤冈、余庆等地同步开展系列活动;将湄潭翠芽、凤冈锌硒茶、余庆小叶苦丁茶等6个遵义区域公用品牌纳入贵州农业品牌(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录,并于今年5月在上海“中国品牌日”发布及宣传。此外,2022年对七味茗香等遵义地区茶叶自营出口企业奖补资金80万元。
下步,将围绕我厅联合省商务厅、贵阳海关等单位出台的《促进全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工作方案》有关要求,整合1000万元资金,加大对全省自营出口茶叶企业支持力度;跟进安排有关资金项目的建设完成情况,推动标准化厂房改造尽快投入实际生产;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展示展销活动;2022年湄潭县茶叶出口规模已占全省近70%份额,今后将以湄潭县为中心,扶持和培育一批龙头出口企业,示范带动凤冈、余庆等地茶产业资源,合力打造黔北茶海基地,进一步推动遵义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关于“省级相关部门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引进和培养,修订和完善茶行业标准,进一步规范茶叶加工标准”的答复
一是企业的引进和培育方面。全省已引进一批国内外优强茶叶企业如中茶集团、天福茗茶、太古集团、联合利华等;2022年全省从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重点支持培育茶叶企业13家,其中,遴选贵茶集团作为绿茶与抹茶头部企业,制定《做大做强抹茶产业推进方案(2022-2023年)》,安排资金1000万元支持其基地建设、绿色防控、加工设备升级等;安排资金540万元用于6家企业的厂房和设备升级改造,其中瓮安黄红缨、湄潭兰馨作为老白茶头部企业,松桃梵锦、湄潭沃丰作为黑茶头部企业进行培育;对自营出口企业安排500万元奖补资金,并将印江宏源、湄潭栗香、普安习普作为出口茶头部企业;瓮安黄红缨被纳入第二批全省高成长培育企业名单培育;金沙贡茶、瓮安黄红缨入选2022年度“中国茶业百强企业”。二是茶行业标准方面。全省制定《贵州绿茶》《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等32项全产业链省级地方标准,正在制修订10余项,茶叶加工体系进一步完善,茶叶产量和品质有较大提升,截至2022年底,全省茶叶产量45.4万吨,排名全国第5位;开展标准宣贯培训547期1.8万人次,
下步,拟计划重点培育10家茶叶企业,进一步推动其成为在全省茶叶细分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头部企业;大力推动“跨区域、跨季节、跨品种”精制拼配,逐步建立起具有贵州独特品质风格的产品标准化加工技术体系;结合省商务厅外贸支持政策,给予企业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认证等政策支持,提高企业的生产、加工能力,提升产品出口竞争力;以目标市场消费茶叶特性为导向,鼓励企业在稳固拓展名优茶内销份额的基础上,瞄准国际市场需求,研发一批适销对路的产品,形成高、中、低端茶叶产品结构,延长茶产业加工链条。
三、关于“省级部门牵头组织加强对外与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支持企业提高茶叶资源利用价值,延长茶叶深加工技术链条”的答复
一是与科研院校合作方面。中茶所、贵州大学、贵州茶叶研究所等省内外高校科研院在茶树育种、茶园管护和绿色防控、茶叶初精制加工等方面给予我省茶产业大力支持,达成长期深入合作。二是加强精深加工方面。引进湄潭逅唐、安顺金尘等主体,以抹茶、袋泡调饮茶和新式茶饮等为切入点,以生产基底茶原料和开发丰富终端产品为抓手,充分利用夏秋茶茶青资源,加大研发茶保健品、茶护肤品、茶食品、调饮茶、茶籽油、茶酒等精深加工产品力度,已开发出系列抹茶食品饮料、冷泡茶、袋泡茶、冻干茶等产品,不断提高茶叶资源利用价值,延长茶叶深加工技术链条。
下步,将依托全省茶园面积、茶科技研发、茶生产企业等优势,强化精深加工链条,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进一步优化调整茶产品结构。合理调整不同茶类及档次结构,加快推进茶叶初制、精制分离进程,聚焦优势大单品规模生产,提高产品辨析度;加快工业茶饮料产品等的开发生产,不断细化和丰富茶种类,适应和引领消费升级趋势需要,增强市场竞争力。二是积极帮助企业争取各级专项资金、信贷资金支持;引导精制茶加工企业申报创建国家、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行业和企业,推进延链补链强链。三是推进“专精特新”发展。会同省工信厅深化落实“三品”专项行动,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以数字化、绿色化、服务化改造为抓手,提高产品质量管控能力,支持改进精制茶生产加工水平,不断提升产品品质。
四、关于“重点围绕海外市场、经济发达区域大力开展茶事推介活动。持续推进出口市场建设,积极引导企业申请出口备案并取得对外贸易资格,增加自营出口占比”的答复
一是宣传推介方面。2022年至今举办了“‘贵州绿茶’第一采”、春季斗茶赛、茶博会、第十届贵州茶业经济年会、“国际茶日”茶文化系列活动、贵州(晴隆)早春茶全国采购商大会等活动,邀请国内外经销商赴黔开展贸易洽谈;组织企业参加第五届国际茶产业博览会、中国品牌日、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等省内外相关展示展销活动;支持遵义、铜仁等茶区企业赴东北、华南等目标市场宣传推介。以省内为主,在全国建设“贵州绿茶”规范品牌店300家。二是出口市场建设方面。2022年在湄潭召开了全省茶叶出口座谈会,安排资金500万元用于出口企业奖补;2023年举办了贵州茶叶出口发展论坛;6月8-10日组织70名企业负责人举办贵州省农产品出口贸易业务(茶叶)培训班。自2022年12月30日起,已取消办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企业(贸易公司),无需再办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手续。
下步,整合1000万元资金,加大对全省自营出口茶叶企业支持力度;组织企业参加深圳茶博会、香港国际茶展、新加坡国际食品展、德国科隆食品展等国内外展示展销活动,开展茶叶宣传推介、招商引资;积极鼓励和引导我省企业在境外重点国家和地区建立贵州茶叶展销中心,大力拓展营销渠道,不断提升我省自营出口茶的比例。会同省商务厅、贵阳海关、省税务局、省外汇管理局等部门,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一站式提供关、税、汇等服务,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拟于8月组织企业赴香港参加国际茶展及招商推介活动。
五、关于“建议积极与科研院校和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合作,持续开展省内外人才培训计划。依托重点茶叶企业,打造全省茶产业人才培训中心”的答复
截至2022年底,组织115名全省各地从事茶产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负责人前往浙江大学参加了贵州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训“头雁”项目茶产业带头人培育班;全省各级农技人员深入一线,以18个省级团队、20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为依托,开展全茶产业链指导服务;依托贵茶、瓮安黄红缨、凉都水城春等企业场地,组织全省茶行业从业者开展茶园管护和绿色防控、茶叶加工、评茶员等专题技术培训。全年各级共开展技术服务培训3134次6.7万人次、标准宣贯培训547期1.8万人次。
下步,将利用科技特派员制度和“揭榜挂帅”行动,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团队,依托田间学校等平台和培训资源,组织开展全茶产业链技能培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重点企业建立教学实践基地;会同省商务厅建设外贸实训人才基地,发挥全省中等职校、高校院校人才优势,引进和培育一批出口生产贸易人才。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分级分类开展集中轮训,提升培训的精准性、实效性,不断提高从业人员能力素质。
六、关于“加大对贵州省茶文化的挖掘力度。积极宣传遵义茶俗篇;加大茶文化进校园;各地积极编写茶文化篇;大力扩展喝茶的地方”的答复
为加强茶文化建设,2022-2023年一比一复刻于茶工业博物馆的原出口红茶木质联装精制生产线正式投入使用;湄潭永兴茶海、冈茶海之心等茶区收录于《行走魅力茶乡》全国茶乡精品旅游线路。全省开展茶文化“七进”活动700余次,举办不同类别的茶叶加工、茶艺等赛事活动。我厅支持出版《2021贵州茶产业发展报告》《贵州冲泡》等书籍;参与制作《茶宝的科普之旅》科普系列短视频,对全省茶俗、茶叶基础知识等方面科普宣传。各地积极开设茶馆、茶空间,风格也趋于年轻化,如宜北町·去茶山、多彩黔茶馆、凉水茶小铺等成为网红打卡地。“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项目被纳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下步,继续加大贵州茶文化的挖掘与宣传;结合茶叶品牌、特色民俗资源,发掘传承贵州优秀茶文化;围绕“贵州绿茶”,创作出版一批茶文化书籍、画册、宣传片等作品;以“贵州冲泡”为抓手,推进茶文化“七进”活动,普及茶文化、茶知识。
七、关于“建议省级相关部门加大对全省古茶树资源的保护力度,和古茶树宣传打造”的答复
为更好保护利用全省古茶树资源,我省将古茶树保护利用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出台《贵州茶古茶树保护条例》,纳入《贵州省茶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推动全省古茶树保护性开发;普安、望谟、习水、七星关等多地与中茶所、贵州大学等专家团队共同开展了古茶树资源普查、收集保存及选育等工作;《望谟县八步茶提质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贵茶、鳛叶、仙源红、太极、普安红等企业开发了丰富的古茶树系列产品,省级斗茶赛每届均设置古茶树组别。今年以来,在普安召开了全国茶树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学术研讨会;七星关、望谟等地举办贵州古茶文化节、紫茶文化节等活动。
下步,支持各地进一步做好古茶树资源普查收集、种质资源圃的建设和新品种选育;不断改进加工工艺,提升产品品质,充分体现出我省古茶树品质特征,积极宣传,不断提升我省古茶树知名度和影响力。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
2023年6月12日
(主动公开)
(联系人:张明露;联系电话:18685028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