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建议提案公开专栏 » 建议

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省第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99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A

黔农议复字〔2024〕111号            签发人:张集智


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省第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

第199号建议的答复

龚仆、安亿军、邵癸念、张诚和王丽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贵州黄牛种质资源保护的建议》收悉。感谢你们对我省黄牛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贵州黄牛品种保护”的建议

我们高度重视黄牛种质资源保护,摸清资源家底、建立保护体系、开展种质创新、制定地方法规,全链条式加强贵州黄牛品种保护。

(一)摸清资源家底。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结果显示,关岭牛、威宁牛、黎平牛、务川黑牛、思南牛5个黄牛品种群体数量均大幅度减少,与你们所反映的情况一致。目前,务川黑牛群体数量不足千头,关岭牛、威宁牛和思南牛分布区域变窄。为加强地方种质资源保护,我们将关岭牛、务川黑牛和思南牛列入《贵州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实行重点保护和抢救性保护。开展黄牛品种性能测定和系统调查,进一步摸清我省黄牛品种特色资源优势。

(二)建立保护体系。多措并举加强黄牛品种保护,2022年以来安排种业发展资金899万元,建设黄牛保种场,完善保种基础设施,开展活体保种和遗传材料保存。建设务川黑牛、黎平牛、威宁牛、思南牛4个保种场,建立责任体系,压实保种责任。认定关岭牛、黎平牛、思南牛的资源保护单位,明确保种主体责任。建成2个省级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采集制作保存5个黄牛品种的冷冻精液、血液和体细胞等遗传材料6001份,确保黄牛种质资源得到有效收集和保护。

(三)开展种质创新。支持开展黄牛遗传资源精准鉴定、种质特性评价和优异基因挖掘等基础研究,支持科企联合开展黄牛选种选配、提纯复壮和新品种培育。支持省种公牛站建设肉牛良种繁育基地,筛选贵州黄牛优秀种公牛生产冷冻精液,选育存栏关岭牛13头、思南牛10头、务川黑牛3头,累计生产冷冻精液10万剂(含性控冻精1.7万剂),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使用。加大技术人才培养和育种科研投入力度,力争在黄牛种质创新和新品种培育上取得突破。

(四)制定地方法规。省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常委会领导多次带队开展立法调研、召开会议研究推动工作,运用法治方式推动黄牛等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目前,《贵州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条例(草案)》已完成,条例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鉴定、利用等进行明确规定,正在广泛征求意见。我们将加快立法进程,确保2024年10月提交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

二、关于“促进贵州黄牛扩群增量”的建议

我们狠抓政策落实、出台政策支持、推广模式扶持,全力促进贵州黄牛扩群增量。

(一)狠抓政策落实。继续落实2023年印发的《贵州省支持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政策措施》,持续加强品种繁育、饲草料体系建设等,促进肉牛扩群增量。2023年末,全省牛存栏达到503.6万头,同比增长2.3%;出栏167.8万头,同比下降3.5%;牛肉产量22.2万吨,同比下降3%。

(二)出台政策支持。印发《贵州省2024年肉牛产业发展工作方案》《贵州省肉牛养殖“十百千万”工程示范创建实施方案》等,督促各地实施好财政衔接资金产业到户奖补、能繁母牛“见犊补母”等政策,整合省农业农村厅涉农资金8000万元用于省外引牛补贴,极大地调动了地方大力发展肉牛产业的积极性。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等10余家部门,制定《关于加快推进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加强肉牛产业发展的支持,该意见计划8月底前印发实施。

(三)推广模式扶持。按照“小规模、大群体”发展思路,推广“分户饲养、集中育肥”养殖模式,开展“十百千万”工程创建(培育十头户、百头场、千头村、万头乡),新增肉牛家庭牧场4000家以上。支持黄牛集团、大肥牛等企业在内蒙、吉林等地建立稳定的“保供仓”,实施“北牛黔育”。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广泛动员肉牛养殖场(户)补栏增栏,鼓励农户饲养能繁母畜,实现“藏牛于民”。

三、关于“加快推进养殖业现代化”的建议

我们坚持把养殖业现代化作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快推进肉牛养殖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绿色化发展。

(一)规模化经营。坚持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引导现有养殖场(户)改造提升基础设施,稳步扩大养殖规模。培育打造集牛超市、贷款、保险、技术服务一体的经营主体16个,培育集“种、收、加、储、销”一体化饲草生产经营点20个。

(二)标准化生产。加快推广“五统一模式”(统一品种、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创建一批肉牛养殖标准化示范场,遴选3—5个场申报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发布关岭牛系列地方标准10项,并在规模场推广应用。加强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提升中小养殖户按标生产意识和水平,加快构建现代肉牛标准化养殖体系。

(三)绿色化发展。利用荒山种草、以草饲牛、牛粪养草,形成绿色种养循环。加快推广种植优质牧草,开发特色饲草料和提高饲料转化率,培育壮大饲草饲料经营主体,实现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500万吨和酒糟饲料化利用100万吨以上。强化养殖圈舍改造,推广生物发酵垫床养殖模式,支持规模养殖场开展重点牛病无疫小区和疫病净化场建设。

四、关于“突显贵州黄牛品牌优势”的建议

我们会同省商务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加强黄牛品牌建设,强化品牌引领、创建品牌载体、加强品牌宣传,扩大贵州黄牛品牌影响,助力肉牛产业发展。

(一)强化品牌引领。构建以“贵州黄牛”省级公用品牌为统领、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为支撑的“1+N+X”品牌架构,分品类、分年度梯次培育精品品牌。认定关岭牛、思南黄牛等5个黄牛产品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贵州黄牛”入选全省10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认定牛老大、石佛洞等215家“贵州老字号”企业,认定20家“贵”字号商业机构。瞄准粤港澳高端市场,培育本土肉牛企业打造“圳品”,推动“黔牛出山”。

(二)创建品牌载体。布局建设贵州黄牛体验中心及餐饮体验店网点,推动贵州黄牛产品入驻超市和设立“贵州黄牛专区(柜)”,进星级酒店、高端商超,不断提升品牌溢价。培育“黔货出山进军营”示范企业,拓展军营市场渠道。发动省内“一码贵州”等本土和重点电商平台,拓宽贵州黄牛产品线上渠道。支持开发牛肉制品新产品,打造引流爆款产品,充分挖掘地方民族饮食文化,建设牛文化创意园及餐饮一条街,推动“牛文旅”深度融合。

(三)加强品牌宣传。加强与国内主流媒体合作,策划品牌传播推广活动,组织拍摄“牛人牛事”,精心做好故事营销,提高媒体“见牛”频率,在央媒、抖音、微视频、高铁、机场等渠道持续投放广告,不断提升贵州黄牛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发挥好北京、广州、杭州等贵荟馆省外仓大流通渠道作用,常态化开展促消费及展示展销活动,组织贵州黄牛企业参与国际国内大型展览展销会和宣传推介活动。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肉牛产业的决策部署,将你们所提的宝贵意见吸收运用到工作中,继续加强黄牛种质资源保护,实现全覆盖保护;争取建设国家级贵州地方牛资源保种场,加快《贵州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条例》立法进程,以法治方式促进资源保护上台阶。继续落实政策措施,用好用活用足政策红利,促进肉牛产业扩群增量上规模。继续在规模化经营上增效、在标准化生产上提质、在绿色化发展上求进,推进养殖业现代化发展上档次。继续夯实品牌建设基础,培育产业和区域品牌,加强黄牛品牌建设,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

2024年7月19日

(主动公开)

(联系人:高捷,联系电话:13885033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