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4296号提案的答复
骆地刚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高质量发展小叶苦丁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我省茶产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提升代茶产业地位,强化政策支持
我省小叶苦丁茶集中分布在余庆县,种植面积约12万亩,其余县区有零星种植,但不成规模。余庆县是我省47个茶叶主产县之一,发展小叶苦丁茶历史悠久,基础良好。近年来,我省坚持绿茶主战略,不断加大红茶、黑茶等传统茶,以及新茶饮、苦丁茶等同步发展,形成了传统茶+新茶饮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近3年来,我省大力推进新茶饮,把传统茶+中药材、刺梨、苦丁茶等特色资源相结合,推动产业融合。2024年7月,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11部门联合印发《贵州省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实施方案》,鼓励支持各地立足优势农产品资源基础,培育小叶苦丁茶等特色食品产业,充分释放产业发展潜力,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影响力、带动力。引导包括小叶苦丁茶在内的茶叶加工企业协同化、差异化发展,2024年通过基金、专项资金等累计为茶企业提供融资2.5亿元,助力企业技改升级,提升生产质效。
下步,我们将持续推进《贵州省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实施方案》,引导小叶苦丁茶企业提升加工装备能力。将以贵州省“十五五”茶产业发展规划编制为契机,组织有关专家、行业协会、重点企业深入研究,项目化、清单化提出推进小叶苦丁茶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路径和具体措施。
二、关于提升品种、技术、品质,筑牢产业格局
近年来,各级各部门合力推动,小叶苦丁茶种植、加工、质量管控等不断完善。一是建立了全过程管理的质量安全管控体系。在生产准入方面,严格按照《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食品 生产许可审查细则》《茶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贵州省食品安全条例》等要求,对不符合食品生产许可或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登记条件的,一律不予许可或登记。目前,全省有效期内获证茶叶生产企业1136家,其中,苦丁茶生产企业67家,有效期内登记的茶叶生产加工小作坊668家,苦丁茶生产加工小作坊2家。在过程监管方面,综合考虑企业静态风险、动态风险以及信用分级等因素,对食品生产企业实行ABCD差异化的风险等级评定制度。据风险等级评定结果,开展相应频次监督检查,A/B/C/D等级,分别每2年/每1年/每8个月/每6个月至少全覆盖检查要点1次。在加强产品质量抽检方面,2024年以来组织抽检苦丁茶22批次,检出不合格样品1批次。二是加大苦丁茶相关标准的研制。省市场监管局会同有关部门,相继发布了《贵州小叶苦丁茶》《余庆苦丁茶》《贵州小叶苦丁茶培育技术规程》等省级地方标准,为我省苦丁茶产业发展提供了标准化技术支撑。三是开展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助力小叶苦丁茶产业区域品牌与质量发展。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推动,为小叶苦丁茶产业区域企业提供标准查询与制修订、生产许可、质量检验、商标注册、知识产权保护、品牌培育、消费监测等支持与服务,2024年,“贵质通”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正式上线,吸引全国800家检验检测技术机构入住,上线7000个服务产品。
下步,我们将持续推动小叶苦丁茶品种、种植和品质的提升。一是由省农科院联合省天然产物研究中心、贵州大学茶学院成立“小叶苦丁茶育种专项工作组”,开展种质资源普查,筛选抗逆性强、功效成分稳定的核心种质资源,启动杂交育种试验。二是推动在余庆县建设标准化良种繁育基地和小叶苦丁茶种质资源库。三是进一步完善小叶苦丁茶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监管制度体系,加强安全监管,规范生产经营,持续抽检力度,对抽检不合格企业依法严肃查处。四是继续支持有关单位参与相关标准研制,在地方标准立项、审批、发布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持续推进我省苦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关于打造全产业链及品牌矩阵,助力乡村振兴
在推动小叶苦丁产业链延伸方面,支持余庆县强化资源综合利用,挖掘夏秋茶附加值,发挥智能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优势,开发苦丁茶等茶类衍生产品、时尚新茶饮产品,形成多元化的产品矩阵。支持企业。传统茶类如袋泡茶、叶茶、砖茶等基础产品畅销全国30余省份。饮品创新,与科研机构合作推出零糖零添加的小叶苦丁凉茶,2023年投产以来已生产超30万罐,其他产品如苦丁茶牙膏、面膜、洗发露等日化品,以及茶酒等食品饮品。其中:贵州泰和集团充分采用余庆发酵小叶苦丁茶突显药用价值的特性,开发了甘来酱酒、茶黄金、阿酷牙膏等小叶苦丁食品、日用品、保健品等系列产品,有效拓展了小叶苦丁茶的消费场景。在小叶苦丁品牌培育方面,持续培育“余庆小叶苦丁茶”品牌,引导企业做响“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余庆苦丁茶”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连续6年入选“全国茶业百强县”。今年4月发布《小叶苦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35年)》,提出“一体、两翼、五中心”发展目标,强化品牌标准化和国际化。在品牌价值测评方面。引导“余庆苦丁茶”参与品牌价值测评,经过系统评价、专家评分,测算价值37525.95万元,品牌强度778。在茶旅融合方面,将茶园与红色旅游、体育赛事结合,打造“中国第一骑游小镇”,连续举办13届山地自行车赛,年均接待游客20万人次,带动餐饮、民宿等业态收入1.2亿元。松烟镇二龙村茶园配套骑游赛道、足球场等设施,被评为“贵州茶产业十佳旅游融合基地”。在培养既懂专业知识又具备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方面,省教育厅通过选聘产业导师,助力产业转型发展。2024年共选聘产业导师209名,组建产业导师团37个。产业导师与高校密切合作,积极参与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社会服务工作。共参与指导培养硕士研究生1700余名,博士研究生70余名,与高校联合开展项目400余项,2024年获批专利380余项,获得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等800余项,赴基层开展包含小叶苦丁茶种植、加工等在内的技术培训17万余人次,带动就业7万余人。
下步,我们将结合以余庆县为核心的小叶苦丁茶产业发展实际,持续整合资源,加大龙头企业、重点项目、市场品牌支持培育力度,引领提升苦丁茶产业市场竞争力。一是围绕线上销售推广、销售链接,充分利用各类展示展销及组织开展农村电商直播大赛等活动,组织企业与电商平台联动,扩大产品宣传渠道,加大销售力度。二是进一步开展商务品牌建设。强化品牌运营。健全“贵字号”品牌培育机制,建立梯度发展库(储备−争创−培育)。加强区域公用品牌授权监管,实施动态退出机制。拓展市场空间。新增贵荟馆海外仓布局,推动“贵品”进驻国际展会及跨境电商平台。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
2025年6月19日
(主动公开)
(联系人:范仕胜;联系电话:0851-85558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