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建议提案公开专栏 » 提案

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1177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海燕翔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激发农村市场消费潜力推动乡村振兴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商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省水利厅、省医保局,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 关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有效提高农民收入”的建议

    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的意见》,编制实施《贵州省“十三五”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规划》,积极开发山地资源,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2017年,先后组织实施产业裂变工程、绿色农产品“泉涌工程”,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明确重点发展十大类特色优势农产品。2018年以来,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明确全省主抓茶叶、蔬菜、辣椒、食用菌、精品水果、中药材、生猪、牛羊、生态家禽、生态渔业、刺梨、特色林业等12个特色优势产业,并建立农村产业革命联席会议、12位省领导分别领衔、专班化推进等机制。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助农增收成效明显,在产业发展等因素助推下,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642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68%,比2015年提高3.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3.1,比2015年缩小0.22。通过产业扶贫带动80%以上的贫困人口脱贫。

聚焦特色产业,大力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工作,有效助农增收。一是近年通过开展“七进”、“校农对接”、“黔货进军营”及面向重点目标市场的展销和推介活动,大力推动各市场及消费主体积极采购本省农产品大力推广订单农业模式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累计建成138个贵州绿色农产品分销档口,推动我省6个市州纳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二级供应中心,通过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认证64个,以订单提升贵州农产品规模化种植、组织化集配、标准化供应水平三是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目前为止,创建了71个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37个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推动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向农村发展,促进农村产销升级,培育和壮大农村新型销售模式,驱动农业产业发展升级。四是以电商促黔货出山。建成112个农产品集配中心,建设“云仓”县级节点仓,初步形成“基地+站点+云仓”的农村电商一体化运营体系。升级完善全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平台,精准调度全省1257个冷库、1624辆冷藏车,提升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更好保障黔货出山。搭建“一码贵州”电商平台,平台面向全省、辐射全国。汇集全省产品资源,聚合省内电商平台力量,链接对口帮扶城市消费平台,实现农产品流通产销两端信息互联互通、有效破除了产、供、销流通梗阻,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带动农户持续增收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关于“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一)农村公路

一是建设投入。“十三五”期,全省陆续启动农村公路建设三年会战、“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路行动计划、农村“组组通”硬化路三年大决战。截至 2017 年底, 全省 21817 个(交通部门口径)建制村全面实现 100%通硬化路、通客运目标,成为西部第 1 个、全国第 14 个实现建制村通畅的省份、全国第 10 个实现村村通客运的省份。2017 年 8 月全省启动农村“组组通”硬化路建设项目以来,截止 2019 年 6 月底,全面完成建设任务,累计投资 459 亿元建成“组组通”硬化路 7.87万公里,全省 30 户以上村民组通畅率从 2017 年 6 月的 68.9%提高至 100%,打通了群众出行真正意义上的“最后一公里”。为进一步提高我省县乡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公路路网 综合效益,省人民政府决定从 2019 年 7 月起,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县乡公路改造攻坚行动,按照贵州推进交通强国西部示范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贵州省县乡公路路面改善提升工程 实施方案》(黔交强领办〔2019〕4 号)要求,全省县乡公路项目全面铺开,截至 2020 年底,全省已累计启动县乡公路路面改善提升工程 1.5 万公里,完成 9067 公里,其中贫困地区完成 8815 公里,占全省完成数量的 97.2%。2021 年我省还将完成 6000 公里县乡公路路面改善提升工程。

二是后期养护。2020 年 5 月 26 日,省人民政府印发了《贵州省全面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发〔2020〕13 号)文件,明确全省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及通组公路养护不得低于下列标准:县道每年每公里 10000 元、乡道每年每公里 5000 元、村道每年每公里 3000 元、通组公路每年每公里 1500 元,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及通组公路养护资金由省、市、县三级财政按 5:2:3 比例筹集,进一步明确省、市、县三级养护资金筹集标准和比例,为全省农村公路、通组公路养护工 作提供政策和资金保障。

(二)农村自来水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在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十三五以来,全省累计投入 69.5 亿元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农村供水工程体系,截止2020 年底,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 90 %,较 2016 年上升了 19 个百分点,农村供水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现行标准下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但是农村供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城镇供水 水平还存在差距,需要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统筹解决。

三、关于“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建议

在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方面,扎实抓好农批市场升级改造和农贸市场信息化改造,将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作为助力脱贫攻坚,助推“黔货出山”的重要渠道,积极推动全省“3+6+100”农批市场改造升级和农贸市场信息化改造。一是明确建设标准。制定《贵州省2020年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和农贸市场信息化改造项目实施方案》,会商云上贵州拟订《贵州省农贸市场信息化管理系统项目服务方案》,细化项目建设任务和标准,确保项目建成实效。二是加强统筹调度。建立一级农批市场“日调度”、二级农批市场“周调度”和实地督查相结合工作机制,全年对一级、二级农批市场和农贸市场建设开展实地督查30余次,扎实推动项目建设。三是加强财政支持。统筹省级财政专项资金3000万元对5个二级农批市场建设进行支持,统筹信息化建设经费200万元支持100个农贸市场信息化改造。

四、关于“加快农村电商网络建设与人才培养”建议

围绕全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开展农村电商供应链与农村电商人才培养。一是健全电子商务进农村服务体系。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71个、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37个,县级电商运营服务中心79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4306个,电商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村电商从业人员不断增加。二是强化人才支撑。以创建国家级、省级电商示范县为抓手,针对农村创业青年、贫困户等群体,开展电商理论与实操培训。电商企业累计创造就业岗位30万余个,培训农村经纪人、农村电商从业人员近1000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万人次,服务建档立卡贫困户400万人次。

五、关于“社保体系不完善”的建议

医疗保障制度是由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两项制度构成,分别覆盖城镇从业人员、城乡非从业人员和农村居民,在制度上已经实现了全覆盖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医保覆盖总人数达到4206.3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稳定95%以上,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为包括农村社会人群在内的所有城乡居民提供医疗保障。农村人员可以视其就业状态选择参加相应的医疗保险,与单位建立有稳定劳动关系的应参加职工医保,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本人共同缴费,享受职工医保待遇;没有稳定劳动关系的可以参加城乡居民医保或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按照规定缴费后享受相应的医保待遇。近年来,基本医保待遇稳步提高,全省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不断提高,职工医保政策范围内报销比稳定在83%以上;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报销比达到70%以上,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六、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十四五”期,将继续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力度, 逐步提高农村公路路况水平。积极对接交通运输部对我省进行农村公路车购税支持,加强我省农村公路危桥改造、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等方面建设力度,提升全省农村公路安全通行能力。

(二)将坚持着眼长远,高标准推进“十四五”水利规划实施,继续优化农村供水格局,进一步完善农村供水基础设 施建设,为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一是以建设“贵州大水网”和开展“百库大会战”为重要抓手,加快推进骨干水源工程建设,提升我省农村供水保障率。二是实施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和小型供水工程标准化改造,有条件的地方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逐步提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到 2025 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 92 以上。

(三)继续从产销对接、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农村电商人才培训等方面不断深化加大支持力度,推动我省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农村市场消费潜力不断激发,农村电商从业者业务能力不断提高,助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四)将持续推进医保制度改革,更多的补齐重大疾病等方面的一些短板,让包括农村人员在内的各类参保人群待遇保障更加规范、完善。

                       贵州农业农村厅

                        2021625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人:余万民;联系电话:18984326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