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1226号提案的答复
A
黔农提复字〔2023〕72号 签发人:张集智
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
第1226号提案的答复
致公党贵州省委员会:
你委提出的《建设现代化制种基地 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收悉。感谢你委对我省种业振兴行动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快基地建设,增强综合生产能力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打好种业翻身仗总体部署,先后出台了《贵州省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和《贵州省“十四五”农业种业发展规划》,系统谋划了全省种业基地建设布局,将加快种业基地建设入种业振兴五大行动之一抓紧抓实。目前我省已建成岑巩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长顺油菜、大方天麻、威宁马铃薯等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黔东南州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提出推进岑巩国家级制种基地建设,辐射带动镇远、天柱、三穗等县扩展制种基地规模。《黔南州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加快长顺油菜制种基地建设方向,《黔南州粮油生产能力提升“六大工程”实施方案》中明确要将长顺油菜制种基地建成全省油菜种子保供区,列出了具体建设目标任务,岑巩县制定《贵州省岑巩县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发展规划(2022-2025年)》,长顺县编制了《贵州省长顺县区域性良种(油菜)繁育基地建设规划(2021年—2025年)》,均对制种基地建设做出了长远规划和详细布局。二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2021-2023年农业农村部制种大县奖励资金每年支持岑巩县获5000万元、长顺县1000万元,用于改善制种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地“五化”水平,提高良种生产能力。同时我厅还积极协调高标准农田、农业循环经济和灌区节水改造等项目资金和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等用于制种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截止目前,岑巩县10个乡镇40个行政村实施了水稻制种基地补短板项目,覆盖制种基地2.5万亩,新增制种基地0.25万亩。建设了10个种子产业园,建成9个种子产地初加工服务中心、1个工厂化育秧分中心;建成1套全覆盖制种基地的物联网系统和智慧制种平台。建成种子标准加工车间3000平方米、种子中转库5000平方米、冷库700平方米,配套种子冷藏车3辆,日加工10吨种子包装生产线1条,具备日烘干60吨、加工和储藏种子2000吨的能力。建成高标准农田制种基地1.85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95%以上。逐步实现田间管理、种子收获、加工储藏等全流程标准化管理。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卫星遥感等信息技术,构建了现代农业园区智慧种业监管平台,实现了种子生产经营管理全程信息化。种子基地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
二、关于加快强链补链,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一是强化育种创新平台建设。建成了贵州省南繁育种乐东基地、水稻种质资源创新南繁育种基地、旱作南繁育种基地、遵义市南繁育种基地等4个基地,通过南繁基地选育了47个国家级审定品种、511个省级审定品种,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达13841.5万亩,新增经济效益108.64亿元。正在实施农业农村部《长江上游两熟制地区特早熟耐寒油菜新品种设计与培育》生物育种项目。支持省水稻研究所、省油菜研究所、贵州大学等科研院校与种业企业合作开展育种攻关,加快推进科技成果推广应用,2022年省农业农村厅实施商业化育种科研项目5个,资金283.01万元。二是加强育种联合攻关。2023年2月2日,贵州省水稻研究所和贵州兆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已于签订了科研育种合作协议,力争2025年前合作选育并审定不少于2个具有市场开发价值的优质水稻品种,2027年前累计选育不少于3个优质水稻品种。岑巩县与中国水稻研究所签订种业战略合作协议,在水稻品种选育、关键制种技术研究、制种基地建设等全方位多层面展开合作,并聘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胡培松为岑巩县种业发展顾问。三是实施育种重大项目。省科技厅突出水稻等主要粮油作物及重点畜禽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和品种培育,开展生物育种先导性研究,2022年投入260万元支持资源收集及创新利用、品种提纯复壮、新品种选育与配套栽培技术示范推广;2023年投入经费169万元支持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和新品种转化,立项支持了水稻新品种“野香优莉丝”应用与示范、贵州特色优质稻2个科技项目;支持经费380万元,用于贵州卓豪公司联合贵州省水稻研究所、贵州大学等科研院所开展“贵州山区特色优质稻新品种选育”项目。省发改委2019-2022年争取到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实施了威宁县国家马铃薯原种扩繁基地项目、长顺县油菜育种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项目等,通过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我省育种创新能力。四是积极推进制种社会化服务。岑巩基地以“制种企业+合作社+制种大户”的模式构建了水稻制种生产体系,实现生产品种、技术规程、技术指导、监督管理、加工和收购环节的统一。从播种期安排、病虫害防治、施肥管理到烘干精选,社会化服务贯穿种子全过程,实现降本增效。岑巩累计投入资金755万元,扶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企业26家,改造闲置烤烟棚150间,实施基地农业社会化服务覆盖面积3万余亩,农户种植成本降低20%左右。长顺油菜基地建立了覆盖县、乡、村的“1+7+N”农机服务体系,推动机械耕翻、平整、灌溉、播种、施肥、喷药、收获和种子加工等实现全程机械化服务。五是积极引进和培育种业企业。引进全国种业阵型企业、第9强广西兆和种业入驻岑巩,成立注册资金1亿元的贵州兆丰种业有限公司,集研发、生产、加工、仓储、销售为一体,推动杂交水稻制种全产业链发展。支持禾睦福种子有限公司入驻长顺油菜基地,开展油菜制种和品种推广,实现科研成果有效转化。“油研”、“宝油”系列优良杂交油菜品种在长江流域13个省市累计推广面积超1.5亿亩,场竞争能力不断增强。
三、关于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推进制种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省人社厅出台了《贵州省招才引智工作站管理办法(试行)》《贵州省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管理办法(试行)》,优化政策机制、搭建聚才平台、强化激励服务等措施。举办了第十一届贵州人才博览会,其中种业领域共有113家用人单位提供257个岗位需求和625个人才需求。引进的种业领域人才中有6人入选“千层次”人才。省科技厅支持省农科院实施“贵州省育种科研基础平台创新能力建设”项目,探索建立东西部人才联合培养的科技协作长效机制。岑巩县目前有院士1名,博士6名,硕士8名,研究员8名,副研究员8名,高级农艺师18人、一线农艺师有60人、制种农民技术员295人、“土专家”85人。长顺县目前有博士3名,硕士5名,研究员2名,副研究员8名,并与华中农业大学傅廷栋院士合作成立“油菜院士工作站”。二是强化政策扶持倾斜。《贵州省粮油生产能力提升行动方案(2022-2025年)》《贵州省2022-2023年油菜生产实施方案》《贵州省粮食单产提升工程方案》均从省级层面明确了香早优 2017、新中玉 801以及油研、黔油系列品种等省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良种作为主推品种,正在印发的《2023年贵州省油研2020推广应用实施方案》,明确了推广面积、创办党政领办示范点数量等相关内容,要求各地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三是加强财政资金支持。省财政高度重视种业工作,调整支出结构、安排专项资金不断加大对种业经费的投入。2022年省财政安排种业发展资金3595.74万元,较2021年增加6.97%;2023年继续安排种业发展资金3924万元,较2022年增加9.13%,实现连续两年大幅增长。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
2023年6月13日
(主动公开)
(联系人:郭晓关;联系电话:18984037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