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建议提案公开专栏 » 提案

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1117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张德芹委员

提出的《关于推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省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我省“三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坚持全省一盘棋布局,增强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规划科学性可行性”建议

一是统筹规划,增强产业布局科学性。成立农业农村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提出全省“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思路、主要原则、总体目标、重点任务,赴9个市(州)、20个县(市、区)开展座谈和实地调研,扎实推进《贵州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中期评估工作,通过访谈基层干部、经营主体、农户200余人,结合市(州)、区(县)反馈内容,形成全省规划实施评估报告。从《规划》实施情况来看,明确的16项奋斗指标中,6项指标完成预期并稳定在目标值以上、9项指标达到预期进度。二是因地制宜,强化产业落地可行性。优化重要农产品区域布局,加强450万亩油菜生产保护区建设。围绕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支持铜仁、毕节等地积极发展花生、薯类作物生产。优化生猪、牛、羊及乳制品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布局,按北部产业优势区、中部融合发展区、南部潜力增长区、东部特色产业区“四区”规划推进生猪产业;明确肉牛产业重点县12个、肉羊产业重点县8个。加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围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做大做强,建设黔南—黔东南发酵辣椒加工中心、黔东优质绿茶抹茶出口加工产业带等一批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工和仓储物流基地,培育兴仁薏仁米、酒用高粱、盘州红米、贵州黄牛、赫章可乐猪、修文猕猴桃、镇宁蜂糖李等一批特色粮经作物、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林特产品产业带。

二、关于“强化农业发展科技人才支撑,提升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专业化和现代化水平”建议

一是坚持“外部引进+本土培育”,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牵头组织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领域企事业单位参加贵州人才博览会引才,引进高层次人才5名,急需紧缺人才13联合浙江大学等四所高校,通过集中授课、线上学习、考察互访导师帮扶指导,开展为期1年的定制式、体验式、孵化式培育,共培育头雁”1104人。依托中组部、农业农村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湄潭县核桃坝村),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8期,共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801人。以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紧紧围绕贵州三农需求培养了1.3万余名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二是加大山地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山地适用农机聘请华南农大罗锡文院士、中国农大宋建农教授担任技术顾问,组织贵州大学、省山地农机研究所等科研院校和詹阳重工等生产企业及有关单位组建贵州省农机化工作专班,梳理省山地农机装备短板研发需求清单,聚焦主要作物生产急需农机具开展联合攻关。引进长沙桑铼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播种机和常州亚美柯水稻播种机、插秧机整套技术,在我省装备制造业协会会长单位詹阳重工制造,迅速实现量产投入农业生产。“1+2”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施肥播种一体机刺梨采摘机已完成田间试验;小型碎石精整地机投入市场销售

三、关于“提品质强品牌拓销路,提高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经济效益”建议

一是强化农业品牌建设拓销路。利用全国农交会、茶博会、农民丰收节等平台,采用线上和线下模式,多层次、多视角推广宣传贵州优质特色农产品,专题策划“贵”字号农业品牌传播活动,举办2023年中国品牌日“贵州省十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云上展销会,设立“一码贵州”贵州品牌农产品展销专区、中国(贵州)地理标志农产品专区,支持600余家龙头企业及合作社入驻。将关岭牛、黔北麻羊、三穗作为全国和美乡村篮球赛(村BA)冠军、亚军、季军奖品,通过短视频输出,掀起一波品牌宣传高潮。在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搭建贵州展馆,组织贵州刺梨、都匀毛尖等6大类近80个产品参展,展会期间接待宾客5000余人次,销售额61.8万元,签订意向合同47笔。二是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增效益。2023年,遴选100净菜原料生产示范基地及10净菜加工企业重点培育,形成加工在镇、基地在村、增收在户的发展格局。结合资源禀赋和农业产业发展实际,制定《贵州省粮油和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一图三清单》,聚焦各产业特色优势、短板弱项,有针对性招引引领型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品牌打造,推动由卖原字号向卖贵字号转变。三是构建全省农特产品数据库促流通。已建成上线具有数据汇聚应用和共性能力中心的产业数联网平台,实现与政务数据互联互通,并汇聚养殖、加工、销售等1042项数据,为产业企业提供统一用户体系、数据服务、支付结算及金融等赋能能力。推动建成上线黄牛产业赋能平台“黄牛云”、蛋鸡产业赋能平台“蛋链网”,覆盖繁育、流通、销售、交易等环节,服务46家黄牛养殖企业(5.8 万头)22家蛋鸡养殖场(800万羽)。组织麻江蓝莓集团和浪潮、省科学院等团队合作建设蓝莓产业赋能平台。

下一步,我们将统筹做好全省“十五五”农业农村系统规划编制工作,持续优化农产品加工业产业结构,依托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农业产业强镇等项目,引导各地聚焦主导产业,集成政策、集聚要素、集合服务,打造集标准化原料基地、集约化加工转化、便民化服务于一体的农产品精深加工集聚区。着力提升耕地宜机性、农机适用性、农艺匹配性、政策引导性,推动山地农机化加快发展。充分用好全国农交会、茶博会、农民丰收节等平台,采用线上和线下模式,多层次、多视角推广宣传贵州特色农产品。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

                            2024617

主动公开

(联系人:罗雪;联系电话:085185285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