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建议提案公开专栏 » 提案

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4231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金德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凝聚乡贤力量助推乡村振兴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我省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聚焦产业振兴,助力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建议的答复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发挥“新乡贤”作用,多次作出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制定《贵州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行动方案》,坚持抓党风带民风,大力弘扬“农耕文化”“孝道文化”“乡贤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引导乡贤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依法依规参与乡村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不断完善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的治理体系。二是加大产业发展培育支持力度。近年来,争取中央财政资金4.1亿元,以新建41个农业产业强镇为载体,坚持全产业链打造,推动基地建设、产品加工、冷链物流、品牌打造、农旅结合等发展,进一步提升我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2022年,培育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5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19家,兑现123家龙头企业联农带农奖补资金2610万元。2023年,培育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3家,上规入统农业企业118家,目前,正在兑现农业企业奖补共计2000万元。通过奖补政策的设立,激发农业企业发展活力,带动农户增收致富,促进农业产业发展。三是鼓励乡贤回乡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积极稳妥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工作的通知》(农经发〔20194号),我省修订《贵州省土地管理条例》、出台《贵州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等政策法规,明确在充分保障农民宅基地合法权益的前提下,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采取自营、出租、入股、合作等多种方式,发展符合乡村特点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创意办公、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以及农产品冷链、初加工、仓储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鼓励引导各项事业的专业人才、经济能手、文化名人、社会名流、退休干部、退休教师、退休医生、退休技术人员、退役军人等回乡参与建设。

   二、关于“聚焦人才振兴,助力引智引才,推动乡村人才汇聚”建议的答复

   一是注重培育管理。近年来,我省大力实施本乡本土人才培育计划,分级建立县、乡乡土人才库,每年初集中动态更新。健全县乡村干部结对联系在外优秀人才制度,鼓励引导本乡本土人才回流。按照“五个一批”下深水找人,将大学生、退伍军人等本乡本土人才培养为村级后备力量。通过将乡贤聘任为“名誉支书”“名誉村长”“发展顾问”等方式,吸引在外优秀人才关心回报家乡。二是引导创业创新。持续实施“雁归兴贵”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行动计划,以当地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发挥东西部劳务协作机制作用,依托驻外劳务站(点),积极宣传省内就业创业政策、产业政策,发布信息、优化服务,以乡情感召、政策吸引、事业凝聚,积极引导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截至2023年,累计引导农村劳动力返乡就业创业21.6万人。全省发放9738名农民工一次性创业补贴4868万元,发放15247名农民工创业场所租赁补贴11734.93万元,为5808名返乡农民工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17亿元。三是汇聚人才合力。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扩大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规模、继续实施“三支一扶”计划,严格落实选调生到村任职规定,确保每村至少有1名大学毕业生在村工作。鼓励县乡党委在外出务工经商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立党组织,明确专人经常联系,引导支持带动能力强的党员返乡创业。持续选派30867名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开展帮扶工作,印发驻村工作季度工作要点,指导驻村干部和村“两委”在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集中返乡时召开乡贤座谈会、恳谈会,团结和凝聚乡贤,推动优秀人才向乡村汇聚。

   三、关于“聚焦文化振兴,助力乡风文明,推动乡村和谐发展”建议的答复

   20218月,省委统战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的实施意见》(黔联发〔20216号),正式启动全省“万企兴万村”行动。近年来,全省各地涌现出一批积极投身家乡建设的乡贤企业家,是“万企兴万村”行动助推乡村建设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熟乡风、重乡情、肯奉献,抱着造福家乡的情怀投身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截止2023年底,据“万企兴万村”台账系统数据显示,参与贵州“万企兴万村”行动项目的民营企业2781家,“兴村”数2640个,“兴村”项目3718个,投资经营类项目188.7亿元,公益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3.56亿元。

   四、关于“聚焦组织振兴,助力社会治理,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建议的答复

   近年来,我省切实加强对新乡贤力量的领导,指导各地将新乡贤力量融入基层治理。一是强化新乡贤工作领导。引导新乡贤融入基层治理,充分发挥新乡贤优势,广泛链接社会资源,积极配合村支“两委”工作,邀请担任乡村发展的智囊团,树榜样、带头干,带动村民齐心协力共建美丽新农村,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如贵阳市以党风带政风带民风,建立县、乡、村三级新乡贤人才数据库、搭建新乡贤驿站、新乡贤社、新乡贤议事会、新乡贤理事会、新乡贤工作室等村级服务平台等举措,指导开展新乡贤工作。二是发挥新乡贤作用。充分发挥新乡贤、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等作用,引导广大农村群众自觉参与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涵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组织开展全省“乡村振兴·志愿黔行”志愿服务专项行动,凝聚新乡贤回乡建设,发挥新乡贤作用。积极宣传新乡贤文化,指导各地在乡镇(街道)营造敬新乡贤、学新乡贤、做新乡贤的浓厚氛围。

下步,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坚持把乡村人力资源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组织引领,注重内寻外引,大力引进培养更多乡贤人才,不断壮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

     202467

(主动公开)

(联系人:罗勰;联系电话:085185283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