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1335号提案的答复
黔农提复字〔2025〕146号 签发人:张集智
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
第1335号提案的答复
孟平红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深化蔬菜种业振兴行动,保障我省蔬菜种源安全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我省种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的建议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实施种业振兴以来,我厅安排资金310万元支持省农科院、贵州大学等单位开展蔬菜种质资源收集保护,种质资源精准鉴定评价,高产、优势、抗病抗逆蔬菜(辣椒)品种选育等,建成贵阳市蔬菜种质资源库1个,系统性收集、保存和鉴定蔬菜种质资源4900余份,选育了黔青系列芥菜、黔南瓜1号、黔豇豆1号、黔红1号番茄等一批蔬菜品种。近三年,累计登记蔬菜品种197个。二是开展蔬菜核心技术攻关。我厅安排资金270万元支持省农科院实施大白菜抗根肿病种质资源的创制及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研究,山地叶菜轻简化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收集、鉴定和创制省高原特色蔬菜种质资源等蔬菜核心技术攻关3项。省科技厅安排1164万元支持蔬菜种植技术、绿色防控等方向研究科技计划项目19项;今年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安排资金240万元,支持选育蔬菜高产优质新品种项目5项。三是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去年省科技厅建成贵州技术交易市场,构建技术交易“供—需—服”一体化生态圈,开展“征集、挖掘—匹配、推介—交易、撮合”全流程服务,为广大企业、研发机构、科研人员提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一站式”服务。四是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省科技厅每年选派1200名科技特派员到基层开展科技服务,服务面覆盖全省83个区(县)。通过开展技术培训、技术咨询等技术服务,助力基层农技推广应用。同时,去年我厅与各地合作共建38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开展技术研发、人才培养、成果推广。
二、关于“建立政策保障,加快推进科企合作”的建议
一是构建蔬菜种业创新中心。去年省科技厅出台《贵州省科技创新平台体系重塑及优化建设总体方案》,对原12个省直部门批复建设的35个创新平台序列,优化为13个省级创新平台序列和20个部门级创新平台序列,配套出台了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的建设标准和管理办法。针对委员提出的“构建蔬菜种业创新中心”事宜,建议由各地区组织辖区内相关龙头企业、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对标创新平台建设标准整合创新资源进行创建,我们将会同省科技厅等部门做好服务和指导,对符合建设标准的,优先推荐到省科技厅,协调给予相关支持。二是强化政策保障。我们制定了《贵州省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贵州“十四五”种业发展规划》《关于扶优做强种业企业的八项措施》等政策文件,明确规定了“培育壮大种业企业主体,建立健全商业化化育种体系”,从支持企业开展资源保护与利用、商业化育种等方面支持种业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合作。三是强化科企合作。鼓励和支持企业与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目前贵州力合与贵州大学、云南农科院、省农科院等合作开展辣椒、蚕豆品种选育,选育的辣椒香辣7号推广面积约30万亩,蚕豆贵农21号推广面积约18万亩。省现代种业集团与中国农科院、贵州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开展集约化育苗关键技术研究,番茄品种抗病鉴定等。
三、关于“加快建设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加速提升优良品种种苗供应能力”的建议
一是已将播种机、育苗机和移栽机等蔬菜农机设备纳入农机采购补贴目录,后续将根据蔬菜产业发展需要,及时将有关农机增加到目录中。二是建设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贵州省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明确“打造贵阳、遵义和毕节3个集约化育苗企业集群”,提升蔬菜集约化育苗能力。2023年,省蔬菜专班安排资金240万元支持贵州省现代种业集团、贵州卓豪、贵州江楠农业、遵义劳仑丰等企业建设集约化育苗中心,改造提升设施设备,开展嫁接苗关键技术攻关和试验示范,年集约化育苗能力达90亿株。三是加强院士专家团队合作。省蔬菜专班安排资金330万元与院士团队和省内外科研院校开展合作,在新品种引选、嫁接技术、种苗质量检测检验等方面开展攻关,打造开阳、罗甸两个设施蔬菜技术攻关示范基地,提升优质种苗供应能力。
四、关于“建设现代化良种繁育基地,提高自育良种保供能力”的建议
一是加强现代化良种(种苗)繁育基地建设。以辣椒、番茄、茄子和黄瓜等果菜,结球甘蓝、花椰菜和大白菜等茎叶花菜为重点,实现种苗一体化发展,打造以贵阳、遵义、毕节等具有全国市场竞争力、调剂全省、拓展省外市场的集约化育苗集群,目前良种(种苗)繁育基地正在有序扩大,良种保供能力稳步提升。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近年省水利厅通过实施骨干水源工程及其输配水设施、水网连通、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重点工作,推进农田灌溉设施建设,截止2024年底,累计发展有效灌溉面积1866.19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升至0.503,为全省建设现代化良种繁育基地,提高自育良种保供能力提供了坚实的水利支撑。
五、关于“加强技术培训指导,示范推广良种良法”的建议
一是依托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精心组织技术培训和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等试验示范。去年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培训基层农技人员或技术骨干1303人次,培训农民2539人次;开展蔬菜新品种引种鉴选试验20项,引进南瓜、茄子、白菜等蔬菜新品种累计215个,鉴选出22个新品种在生产上应用。贵州低热河谷地区“菜-稻-菜”高效种植模式、茄子长季节高效栽培技术、露地黄瓜高效接茬豌豆尖等34套新技术、新模式在生产中应用。二是强化品种筛选和展示评价。连续举办了四届蔬菜产业种子种苗展示会,引进展示品种1000个以上,筛选优质品种超50个。在乌当、都匀、新蒲等地建设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每年开展品种集中展示评价,引导蔬菜种子企业、种植经营主体等看禾选种、科学选种(苗)。三是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深入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去年我厅聘请39名特聘农技员开展蔬菜良种良法推广,其中科研教学单位一线服务人员15人,县、乡、村“土专家、田秀才”24人,助力蔬菜良种良法推广应用。
六、关于“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力度,净化种子企业和销售市场”的建议
近年来,我厅联合省市场监管、公安、法院、检察院等部门常态化开展种业监管执法活动,以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为重点,宣贯种子法、种子条例、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强化植物新品种保护,打击假冒伪劣、网络违规售种等问题。今年以来,全省出动农业执法人员30620人次,立案689件,查获假劣农资28.3吨,公布5起被法院判刑的农资打假典型案例。其中,种子立案288件,查获假劣种子1.1吨,罚款34.9万元,有效保障了全省蔬菜用种安全。
下步,我们将搭建科企合作平台,支持和鼓励种业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开展合作,培育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优质良种,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完善基础设施设备,提升良种保供能力,强化良种良法示范推广,引导农户正确选择品种,加强种业市场监管,保障农业生产用种安全。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
2025年6月12日
(主动公开)
(联系人:张永平;联系电话:08518586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