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 第1271号提案的答复
黔农提复字〔2025〕126号 签发人:张集智
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
第1271号提案的答复
陈菊丽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依托大数据优势 助力我省智慧农业发展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我省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商省大数据局、省商务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市场监管局,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健全智慧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议
(一)完善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2025年初,贵州省已实现行政村100%通5G网络且具备千兆光网接入能力,自然村4G或5G网络通达率超99.5%,农村重点场景(含村级医疗机构、教学机构、公共服务机构、农村生产区、加工区、销售区、农林牧场驻地等)4G或5G网络通达率99.6%。一是纵深推进农村“双千兆”网络高质量发展,全省累计建成5G基站15.4万个,已实现城市区域深度覆盖、农村广域覆盖。全省千兆光网基础设施10G-PON端口数达到82.4万个,在2024年10月实现所有行政村具备千兆接入能力。截至2025年3月,全省554个A级以上景区已覆盖549个,通达率为99%,充分保障游客群众在贵州享受优质通信服务。二是扎实开展电信普遍服务项目。2015年至今,贵州省共参与10批次国家电信普遍服务项目,实现贵州偏远地区的群众通信网络信号从无到有。十年来,全省累计投入资金超53亿元(中央补助资金占30%),在农村建设8689个通信基站,新建升级全省8900个行政村光纤宽带。
(二)推动龙头企业建设产业赋能平台。按照“一业一平台”的思路,推动黄牛、蛋鸡、生猪等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建设产业赋能平台:“黄牛云”平台覆盖养殖、加工、销售、物流等产业链关键环节,服务养殖场135个,业务覆盖20余个县区,存栏牛只4.79万头,整合上游生产资料供应商700余家,降低人工成本超过15%,采购总金额达42.36亿元;“蛋链网”平台覆盖养殖物资采购、管理协同、产品销售等产业链关键环节,推广并上云养殖基地198家,规模超4千万羽,整合上游生产资料供应商138家,累计为行业中小企业节约数字化转型成本达400万元,平台汇聚产业链数据78项,获得金融机构授信1.4亿元,采购总金额达15.6亿元;生猪全产业链数智化服务平台汇聚200余家养殖场1300万头生猪数据,与阿里云联合研发的饲料精准配方大模型已小规模推广应用。
二、关于“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建议
(一)建立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系统包括食品生产、食品销售(含食用农产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平台,食品生产经营者通过企业追溯管理平台上传进货查验信息,各级监管用户使用政府监管平台及时掌握食品生产经营者追溯主体责任落实情况等,推进了食品安全追溯信息化,提升了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系统目前已完成33家食品及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254家农贸市场、576家食品生产企业、24家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及18855个学校食堂均在追溯系统注册。
(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一是推广应用“贵州农安监管APP”。2023年4月,上线运行“贵州农安监管APP”,可利用APP便捷开展基地巡查、快速检测等,系统可自动判定巡查检测结果,统计分析基地巡查、快速检测数据,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化监管。自上线以来,全省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利用“贵州农安监管APP”开展基地巡查3.9万次、开展胶体金快速检测7.5万批次。二是全面推广应用国家和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我省自2018年起全面推广应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2023年完成国、省追溯平台对接。目前已有10036家农产品生产主体入驻国家和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1149家农产品生产主体利用国家追溯平台打印追溯标签10192次。三是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目前全省已建有2个省级农产品质检中心、9个市(州)级农产品质检中心和75个县级农产品质检站,基本满足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需求。2024年,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定量监测72299批次,合格率99.56%,不合格农产品已全部立案查处。
三、关于“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建议
(一)打造品牌基础。构建省市县三级农业品牌建设工作体系,上下联动,齐抓共建。建立农业品牌目录管理制度,共收录区域公用品牌186个,遴选发布贵州绿茶、贵州黄牛、黔菌等省级十强区域公用品牌。组织遴选凉都弥你红、凉都春、盘县火腿等全省具有省级及以上龙头企业的区域公用品牌90个,集成出版《贵州农业品牌(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录(第一批次)》书籍,面向全国发行。2024年,“关岭黄牛、黔北麻羊、大方天麻、雷山银球茶”等4个区域公用品牌纳入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名单。我省累计入选10个,位全国第6、西南第1;助推“威宁洋芋、兴仁薏仁米、关岭黄牛、黔北麻羊、三穗鸭、剑河白香猪、镇宁蜂糖李、修文猕猴桃、麻江蓝莓、遵义朝天椒、大方天麻、梵净抹茶”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纳入《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24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名单》,全省累计纳入目录达19个。
(二)促进乡村电商发展。一是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制定印发《贵州省推动电子商务发展“十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明确实施路径和流程,通过聚焦重点抓关键、示范抓具体、创新抓融合,在政策引领、资源整合、龙头带动、平台赋能、人才培育、业态创新等方面细化部署,培育打造省级电商产业园区、电商直播基地、电商龙头企业及电商直播团队,打造电商畅销产品,提升全省电商行业竞争力,壮大电子商务主体。已认定省级电商示范园区8家、电商直播示范基地51家、电商示范企业348家、电商直播示范团队13家。二是与省委网信办、省商务厅联合印发《2024贵州农村电商直播大行动实施方案》,以省、市、县联动方式开展2024贵州农村电商直播大行动。印发《省商务厅关于组织开展2024“和美乡村·数商兴农”贵州农村电商直播系列活动的通知》,以省级主导举办3场“和美乡村·数商兴农”贵州农村电商直播系列活动。三是开展电商培训,在全省举办电商专题班15个班次,面向全省退伍军人、返乡大学生等,安排经费370万元,培育学员750人,围绕农村电商带头人、农民主播等开展网络直播技能培训,为智慧农业发展、品牌建设等提供人才支撑。
四、关于“破解农村物流体系难点”的建议
一是省商务厅开展农产品供应链项目申报和评审工作,现已支持9个冷链重点项目,已完成专家评审,正在开展项目审批。重点支持一批商贸物流、冷链物流重点项目建设,助推完善全省城乡商贸物流网络体系以及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二是按照农业农村部工作部署,省农业农村在指导全省各市(州)农业农村局组织申报首批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经县级申报、市级审核和省级评估,最终向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推荐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麻江县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经农业农村部评审和视频答辩环节,麻江县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已顺利列入2024年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重点县(重点市)建设培育名单。三是2021年以来,省交通运输厅充分发挥交通运输行业优势,强化资金扶持和资源整合,促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和农村客货运融合发展,有效解决了农村物流“最先和最后一公里”问题,先后完成省级9个交邮融合示范县和10个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试点县创建,支持15个重点支持县开展深化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累计支持资金达1.43亿元。截至2024年底,全省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达4级及以上水平达98%以上;仅10个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试点县,完成县级寄递物流中心改造10个、镇级103个、村级1761个(村级站点已全覆盖),县乡两级中心(站)建成充电桩300多个,村级站点功能覆盖日用生活消费品、农资、快件投送等业务。
下一步,我们将主动对接农业农村部有关司局与省直有关单位,积极争取智慧农业、乡村电商等方面的项目资金支持,以蛋鸡、黄牛、生猪等特色优势产业为抓手,加大政策项目支持力度,发挥大数据优势,进一步夯实农业现代化发展基础,助力智慧农业发展,为实现贵州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
2025年6月19日
(主动公开)
(联系人:余万民;联系电话:0851-85283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