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建议提案公开专栏 » 提案

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 第1013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黔农提复字〔2025127                     签发人:张集智

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

1013号提案的答复

农工党贵州省委员会:

你委提出的《关于加快数字赋能乡村振兴 推动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我省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商省发展改革委,省委组织部,省大数据局,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完善资金支持,加大外界投入”的建议

一是积极向国家申报数字经济领域农业数字化转型项目。“十四五”以来,积极响应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大力支持数字农业相关项目建设,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4000万元在两县实施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建设项目。组织省有关单位申报2025年数字经济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工程,报送蛋鸡产业数字化转型试点等一批项目。二是推动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多项政策支持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贵州省实施“数智黔乡”工程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方案》(黔委厅字〔202340号),主要任务包括建设“数智黔乡1+3+N’应用服务支撑体系”“大数据赋能农村产业”“大数据赋能农村服务”“大数据赋能农村管理”“整合农村数据资源”五个方面。《贵州省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和《贵州省促进行业大模型发展行动方案》(黔府办函〔202469号)提出“围绕养殖、茶叶、果蔬、中药材等农业品类,推进相关企业开放场景,实现无人放牧、智慧养殖、智能炒茶等应用”。三是积极支持农业领域信息化工程建设。今年以来,组织申报了覆盖农村全体村民防止返贫大数据监测系统、贵州省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平台项目等一批项目。

二、关于“制定人才补贴制度,完善人才管理机制”的建议

(一)制定人才补贴制度,吸引人才扎根乡村。一是竭诚服务专家人才,省农业农村厅累计办理高层次人才服务绿卡50人次,办理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教育20人次,办理高层次人才津贴和按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300人次。全力举荐优秀人才,推荐10名同志申报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其中,2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8人获省政府特殊津贴。二是着力育强用好本乡本土人才。2021年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实施办法》,鼓励大学毕业生回乡创业创新、建立县乡村干部结对联系在外优秀人才制度,广泛组织宣传推广、座谈交流等活动,支持回乡能人带头发展产业,吸引在外优秀人才关心回报家乡。全省各地积极探索创新乡村人才工作机制,取得明显成效。如遵义市实施乡村振兴村级组织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和乡村振兴后备力量培养工程(“双培养”工程),累计培养各类人才2万余名,该做法在全省推广。三是鼓励本土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以领衔农业科研项目为抓手,连续四年发动全省1.8万余名农技人员参与基础性示范服务和“揭榜挂帅”,打造专家人才服务“三农”升级版。三级联动选派4600余名科技特派员到基层一线服务,实现全省涉农乡镇全覆盖,有力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全面推进县域义务教师“县管校聘”和医生“县聘乡用”“乡聘村用”改革,促进教师医生资源合理流动。

(二)完善人才管理机制。一是用好协作帮扶人才资源。通过东西部协作等渠道,争取广东等省(区、市)向我省选派教育帮扶人才共3474名,其中“组团式”帮扶我省2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158人;选派医疗帮扶人才2603人,其中“组团式”帮扶150人;选派科技帮扶人才158人(从省内选派帮扶医疗人才82人、教育人才220人、科技人才68人),为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加快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提供了重要支撑。二是加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聚焦落实中央《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着力培养集聚农业生产经营、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乡村公共服务、乡村治理、农业农村科技等五类人才,统筹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技能贵州”行动、“特岗计划”“国培计划”“三区教师支教专项计划”“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计划”“基层领导干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等乡村振兴人才培训项目,每年培训30万以上乡村振兴人才。三是省农业农村厅每年召开全厅青年人才座谈会,听取年轻干部代表发言,与青年人才交心谈心,激励青年人才干事创业,勇担“三农”重任,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贡献青春能动力、创造力。四是省农业农村厅联合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持续开展激励农技人员创新创业行动,行动要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农技人员必须参与一项基础性示范服务,并明确对实施效果佳、群众评价高、社会效益好的优秀团队和个人,在职务晋升、职称评聘、评先选优上实行“三优先”,激励管理用好农技人员。

三、关于“夯实技术基础”的建议

一是按照“一业一平台”的思路,推动黄牛、蛋鸡、生猪等行业龙头企业建设产业赋能平台:“黄牛云”平台覆盖养殖、加工、销售、物流等产业链关键环节,服务养殖场135个,业务覆盖20余个县(区),存栏牛只4.79万头,整合上游生产资料供应商700余家,降低人工成本超过15%,采购总金额达42.36亿元;“蛋链网”平台覆盖养殖物资采购、管理协同、产品销售等产业链关键环节,推广并上云养殖基地198家,规模超4千万羽,整合上游生产资料供应商138家,累计为行业中小企业节约数字化转型成本达400万元,平台汇聚产业链数据78项,获得金融机构授信1.4亿元,采购总金额达15.6亿元;生猪全产业链数智化服务平台汇聚200余家养殖场1300万头生猪数据,与阿里云联合研发的饲料精准配方大模型已小规模推广应用。二是配合省统计局建立完善涉村(社区)报表的审批和负面清单管理机制,全面推进村级基础数据“一张表”运用,减轻基层干部重复填报数据负担。截至2025年一季度,通过防贫预警库累计汇聚公安、人社、应急等部门数据累计1283.15万条,有效支撑了有关单位对边缘户、监测户、不稳定户三类人员的动态信息获取和及时帮扶;推动基层治理库对归集的各部门人口数据进行标准化治理形成5219万余条人口数据,并进行户籍信息标识4631万余人、残疾人标识141万余人、低保标识234万余人、劳动力标识3336万余人、死亡标识113万余人;将网格化、一张表采集的数据共享给人社、卫健、民政、残联、消防总队等部门共计9415.4万条记录。三是组织实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在农村地区建设布局。截至2024年底,全省已实现30户以上自然村100%4G、乡镇100%5G,每万人基站数超全国平均水平,全省行政村5G通达率达到99.9%2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30个省级重点帮扶县行政村5G网络通达率达到99.9%,全省30个民宿重点村镇、5G网络通达率为100%

下一步,我们将主动对接农业农村部有关司局与省直有关单位,积极争取数字乡村、乡村振兴等方面的项目资金支持,以蛋鸡、黄牛、生猪等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为抓手,加大政策项目支持力度,发挥大数据优势,推动数据赋能乡村振兴,进一步夯实农业现代化发展基础,为实现贵州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

  2025年6月19日

(主动公开)

(联系人:朱腾;联系电话:0851-85283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