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贵州省农资打假整治方案》政策解读
2025年1月14日,省农业农村厅联合省市场监管局、省公安厅、省人民检察院、省高级人民法院印发了《2025年贵州省农资打假整治行动方案》(黔农发〔2025〕2号)(以下简称《方案》),现解读如下:
一、为什么要出台《方案》
农资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事关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事关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民切身利益。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切实加强农资生产、流通、使用环节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严惩无证生产经营等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农民权益,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出台《方案》。
二、《方案》提到了什么样的工作目标
《方案》提出要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加大农资市场监管,查处一批违法犯罪案件,依法严惩一批违法犯罪分子,销毁一批假冒伪劣农资产品,曝光一批制假售假典型案件,继续保持对危害农资安全违法行为严打高压态势。
三、《方案》提出了哪些工作任务
《方案》确定了开展集中排查整治、加强农资产品监督抽查、规范网络销售农资行为、实施严厉打击、加强行刑衔接等五项重点任务。各级各部门以种子、农药、肥料、兽药、地膜、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资为重点,对农资生产企业和经营门店开展拉网式排查。严厉打击农资“忽悠团”流窜售假、网络销售假劣农资、无证生产经营农兽药、违规经营禁限用农兽药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查处套牌侵权、制假售假、侵权假冒、非法添加等问题农资,确保农资质量可靠、市场稳定。
四、《方案》有哪些新要求
一是针对“忽悠团”流窜作案、假劣种子坑农害农等问题开展整治行动。组织监管执法人员从农资使用端找线索,倒查打击非法制售假劣农资行为,上挖生产销售源头、下追流向,主动提高问题发现率。二是落实农资产品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农业农村部门组织人员登录淘宝、拼多多等网络销售平台,对显示为本地发货的农资电商经营户、营业执照或经营许可证地址属本地的农资经营主体,开展线上线下检查,发现问题坚决立案查处。三是创新农资打假宣传方式。要求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在春耕备耕期间围绕当地特色产业,广泛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活动,向农民群众普及农资识假辨假知识。利用群众喜闻乐见方式做好提醒防范工作,发动群众举报生产销售问题农资。